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

2016-09-23 11:09:26  中华网河北频道    参与评论()人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

中华网(姚玉龙张雪飞韩澄辉)非遗走进现代生活,9月21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华彩开幕,千项非遗齐聚第四届中国非遗产博览会争彩斗艳,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非遗学术成果展、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及港澳台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非遗大舞台、手工艺现场体验、美食大集、传统工艺制品、非遗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项活动精彩纷呈,上演非遗饕餮盛宴,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真正体验到了魅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时尚融合。

本届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博览会人气旺盛,非遗盛宴惊艳全场,开幕首日就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非遗项目吸足了观众的眼球,金谷轩绞胎瓷、晶涛景泰蓝、陕西社火脸谱、黑龙江桦树皮画、白族扎染、傣族葫芦丝、山东徐弓、黑龙江英雄剑、马踏湖芦苇宫灯、潮汕木雕等让人目不暇接。中华网和非遗世界互联网电商基地广泛采访参展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聚焦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

金谷轩绞胎瓷“表里如一”陶瓷奇葩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1

河南焦作金谷轩绞胎瓷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介绍,绞胎艺术瓷是我国艺术陶瓷的一朵奇葩,是艺术陶瓷的一块瑰宝。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北宋时已享有盛誉,重要窑址在焦作当阳峪。绞胎艺术瓷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的艺术陶瓷种类,在陶瓷装饰中独树一帜。历史上,绞胎瓷也称为透花瓷,其各种纹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

绞胎瓷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开始烧制,宋代达到高峰,特别是当阳峪窑系生产的绞胎瓷产品,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风格独特,北宋时期就有达到: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花似锦、凝如脂、润如玉,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北宋“靖康之变”后烧制中断,绞胎瓷技艺几乎失传。

徐氏弓箭复活射箭技艺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2

徐氏自古就有制作弓箭的传统,后因火器盛行,弓箭逐步走向没落。所幸,徐氏先人留下的弓箭制作手抄本得以流传。十多年前,徐明坤依据古老的手抄本开始尝试着做弓,复杂的材料给了徐明坤当头一棒。两年以上的牛角、大型海鱼的鱼鳔、7成干的毛竹如此种种,现在徐明坤的库房里存在着不少来自江浙、海南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多种原材料。

孔子、孟子等纷纷著书立说推广寓射于教的修行教育方式,将射箭奉为君子六艺之一,倡导以射悟道,现在徐明坤的徐弓坊已发展成为家族式的弓箭制作作坊,入选了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明坤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开始跟他学习弓箭制作,不久前,徐明坤开了一家网店,在网上销售弓箭,生意相当不错。“现在济宁周边,已经拥有了相当一部分的弓箭爱好者,国内外的弓箭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徐明坤说,自己很看好这个市场,同时他也希望,儿子能跟自己一样,把这项传统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段树坤热衷传播白族扎染技艺的守道者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3

在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久负盛名,历史悠久。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

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段树坤向记者介绍说,制作好的扎染布艺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图形以及其他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颇具艺术效果,还可以根据各种图案的扎染布制作衣裙、围腰、床单、窗帘、桌椅罩等生活用品。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技艺的保护,段树坤这样给记者说道:“为了更好的保护白族扎染技艺,让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我广泛的进行开班授课,去年讲授了将近200名学生,同时,我们还接待旅游团体,到我们的基地,真实体验技艺,如果对扎染有兴趣,我都会去教授。我还希望利用好当代媒体的优势、互联网的优势,将文化真正的传播出去,弘扬出去。品牌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创新,还原更真实的工艺流程,更多的挖掘最原始的技艺。”

葫芦丝传递爱情的傣族民族乐器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葫芦丝一度被“革命”,作为云南傣族男青年向女青年传递爱情的一种媒介,葫芦丝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上世纪70年代末,葫芦丝的音乐再次吹响了,小伙子们重新启用葫芦丝来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

杜德光介绍说,之前,人人都做葫芦丝,也都能吹奏,但声音各不相同,后来自己的老师哏德全对葫芦丝进行创作改良,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变得更加的“标准化”,对簧片、原材料、外貌造型及校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良,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步骤进行了初步的规范,改变了民间制作葫芦丝的随意性、不分调类、音调不准等弊病,使民俗乐器向专业化的民族乐器转变,并能够作为舞台上的演奏乐器使用。对葫芦丝进行改良后,葫芦丝的音域大有扩大,最先的葫芦丝仅有五个音,后发展为八个音,改良创新后又扩展到了十一个音,而且发音准确。同时,哏德全还分别制成了高音类、中音类、低音类等音类的标准乐器,既分归了调类又保持了葫芦丝原有的音色与风格。

几年间杜德光跟着哏德全,学习吹奏和制作葫芦丝,提起哏德全,杜德光的语气充满尊重。哏德全是杜德光的表哥,也是他的师父和偶像。杜德光热爱生活,性格亲切友善,举止柔婉温和,他的歌曲和乐器,尤其是葫芦丝,正是这种民族性格的体现。

杜德光对记者说道,为了将此技艺、文化发扬,我都免费去教授学生,只要想学此技艺,从葫芦丝的制作,到葫芦丝的演奏,我都可以免费的去传授,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技艺从我这里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何汉林潜心潮汕木雕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5

潮汕木雕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福建木雕并称为我国四大木雕,是根植于民间沃土的艺术奇葩。何汉林是汕头目前仅有的三位省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将传统潮汕木雕技艺发扬光大,其精湛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一年365天,何汉林几乎都“泡”在工作室里构思、雕刻,有时为了赶工,凌晨3点才收工。光是凿、雕刀、锯、钻等种类的雕刻工具就有两三百件,除了大面积的掏空会使用电钻外,其它的全部坚持手工雕刻,一刀一笔都要小心谨慎。何汉林是何氏木雕家族的第五代传人,从17岁跟着父亲学习木雕技艺,到现在已经潜心做了四十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何汉林是一个非常谦虚低调的匠人,一心都扑在技艺的制作及研究上面,问其是否有代表作时,他这样说道,“我不知道我的代表作是什么,我觉得我的代表作还在研发当中,我想只有当我封刀不做了,将我所有的作品都拿出来给大家看,大家认为哪个最好,那最好的那个就是我的代表作。”对于作品的销售,他从来不担心,他说,所有的事情都顺其自然,我只需要做好的作品就行,目前我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一件作品就需要2-3个月的时间去做,所有的事情,我都交给其它人,我只需要做好我的作品。对于作品的教授,需要言传身教,需要一对一的去教授,这不但是学习技艺,更是修心。

英雄刀剑金代兵器铸造的复活者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7

英雄刀剑的创造者黑龙江省七台河人王启兵从小习武,对于冷兵器文化发展历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英雄刀剑制作技艺源于金代,王启兵祖上为金代的兵器铸造师,所打造的兵器主要用于宫廷,或者作为国礼,赠送与来访使臣,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及威严。因为主要为宫廷御用,所以铸造极少,流传至今的更是微乎其微了,中间又饱受文革的影响,技艺几乎失传。

2000年王启兵专程到浙江学习刀剑锻造技艺,经过三年学成归来的他,运用所学到的锻造技艺打造出各种兵器,参加各种全国展会收获颇丰。王启兵通过自己的研究改进,打造英雄刀剑品牌。英雄刀剑的出现撩起了更多人对冷兵器文化的向往。人们对于英雄刀剑的喜爱和称赏促使王启兵下定决心,将他的冷兵器文化产业扎根于家乡这片热土。他在家乡富强村建起了自己的厂房,所生产的刀剑全部由他自己锻造。目前,英雄刀剑公司是黑龙江省省唯一一家专业生产销售仿古兵器、武术器械的企业,他们研发生产的“英雄刀剑”已被省旅游局定为黑龙江省旅游工艺品。为了将金代刀剑文化更好的传承,目前王启兵建立了女真兵器研究院、博物馆,并获得政府支持,建立省级保护基地。通过收徒、讲座、展览等方式,将技艺及刀剑文化更好的发扬级传承。

芦苇宫灯源于宫廷的民间宫灯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8

在山东省桓台县马踏湖区,苇编技艺已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在继承传统苇编技艺的基础上,桓台县起凤镇夏二村村民田江承另辟蹊径,发明了芦苇宫灯制作技艺。作为一名湖区人,田江承从小就跟着长辈们潜心学习苇编的各项技巧,深得其中精髓。湖区内的芦苇有四个品种,但并非都可利用,最适合用来编织芦苇宫灯的只有台苇。因台苇较粗,且非常结实。2010年起,他开始着手编织芦苇宫灯。精心选择芦苇材料是编织芦苇宫灯的第一步。第二步,处理芦苇。首先将芦苇用专用的苇穿工具破开成条条苇篾,然后将苇篾浸泡水中至少两天使其更加柔韧,再用刀具一条条割平表面。第三步,构思和确定宫灯的造型。传自祖辈的美术功底让田江承在芦苇宫灯的造型设计上如鱼得水,但在真正实践的时候,他也经历了多次失败。除了绘制宫灯图纸,最困扰他的问题是如何让宫灯成品不变形,使其整体的造型曲线更加优美。经多次摸索,他终于成功发现了靠木制模具编织的办法。第四步才是真正开始编织。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细致繁杂的工作,其中苦乐外人无从得知。多年以来,田江承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宫灯,每年都会有很多高校大学生慕名来学习此项技艺,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还有国外的。为做好宫灯技艺保护,田江承成立了文化公司,随着马踏湖景区的旅游拓展,对芦苇宫灯的销量及价值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社火脸谱画在马勺上的周朝文明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9

陕西马勺脸谱,本命为社火脸谱,因主要画在民间喂马舀水工具——木马勺(又叫水瓢)上,由此得名。社火马勺脸谱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民俗过程,比秦腔还要早一千年。社火马勺脸谱的图案内容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间传说具有法力和正义人物的造形,其寓意为镇宅、辟邪、驱赶寂寞冷清,表现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美学装饰效果极佳,不失为一件极其珍贵的手工艺术收藏品。

对于马勺脸谱的传承,传承人薛亚兵告诉记者,非遗技艺的传承,不应该仅仅是继承祖辈的技艺,我们更多的是取其精华,然后将文化的精粹运用到作品的制作当中,然后做出最贴近生活使用的作品,这样只要一用到这些生活用品,就能想到马勺脸谱。只要是将非遗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就是成功传播非遗。以后不论是谁做脸谱技艺,不管是不是传承人,只要是做了,就是在弘扬这个文化。

晶涛景泰蓝凤凰山下绽放的艺术奇葩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10

景泰蓝珀晶画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一般来讲一幅画需要经过设计、制图、绘图、制版、烘干、掐丝、点蓝、再烘干、磨砂、装裱、配框等十几道工序。景泰蓝珀晶画令人赏心悦目,“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制作成优秀的作品”,对于刘晶涛来说,这条艺术之路上却并不是充满鲜花,而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对此刘晶涛感触刻骨铭心。制作景泰蓝珀晶画的十几道工序中,最重要的是磨砂和点蓝。仅磨砂一项,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刘晶涛一直处于探索、失败、再探索的状态。

目前,刘晶涛是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辽宁省最年轻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创办的晶涛景泰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已有二十余年,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由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现在60多人的创作团队,创作出的作品不仅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还屡屡斩获省内外大奖,被认定为辽宁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晶涛景泰蓝从不起眼的普通小作品,发展到作品作为赠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国礼,从最初只能做一小块作品成型,到现在可以制作50平米大件作品能力,刘晶涛感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于景泰蓝文化的弘扬及保护,刘晶涛表示正在计划筹建基地,将专门进行艺术品的收藏、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文化。

桦树皮画 七分天然三分手工

千项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上演非遗盛宴11

黑龙江桦树皮画传承人陶丹丹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桦树皮工艺品制作,对传统的桦树皮工艺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发出了桦树皮自然纹理、叠透和空悬等新工艺,使古老的桦树皮工艺从原有的生活实用品,上升为艺术工艺品,提升了桦树皮工艺品的价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目前有桦树皮画系列、桦树皮工艺品系列收藏品、纪念品、实用品等上千个品种,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受到众多人的青睐。

为推广桦树皮工艺,从2000年陶丹丹自费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并为桦树皮工艺爱好者进行免费培训。2003年她创立了托阔罗桦艺术工作室,总结了一套生产、加工的科学生产模式,挽救了这项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让桦树皮工艺品成为让人喜爱的旅游商品。她所创作的艺术品由最初的一大类、几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两大类、八个系列、百余个品种,由过去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实用美观的家居饰品和具有收藏意义的特色工艺品,时尚、环保、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产品远销海外,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瑞士。

陶丹丹说,制作桦树皮制品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白桦树,要挑选那些光滑少节的白桦树,经过小泡、蒸煮、咬合、缝合等多道工序。对于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未来打算将所学编成一本工具书,作为学习桦树皮技艺的教材,为以后学习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人们留一些实用的东西。

关键词:非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