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古代九大名人读书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2017-07-25 16:04:47    京博国学  参与评论()人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法注重的是抓重点和去繁就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实际上,陶渊明在读书的时候,追求的往往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陶渊明的读书观正如他的生活观一样超然物外,不被凡俗所困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困于物,不惑于情,读书也这样,不要为个别个别字眼费心劳神,会意即可。

三、“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认为:人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

每每读时,只求一点,容易集中深入,彻底攻破一“敌”,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以次攻破一面“敌”。

苏轼曾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四、“精当”读书法——郑板桥



清代画家郑板桥要求自己读书要“求精求当”。

“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是读书要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

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五、“记字日读”读书法——欧阳修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24-05-09 09:53:01中法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