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君的纠结(4)

2016-11-27 10:49:41      参与评论()人

其实,在国歌、国旗问题上,政府也有自己的苦恼:世界上哪个普通国家没有国歌、国旗?那是一国的象征,让国民挂国旗、唱国歌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此“上纲上线”,说这是想复辟军国主义。战后,民主主义的路都走了七十多年了,国民警惕得连唱个国歌都会敏感地联系到战前战时。

政府希望国民通过对国歌、国旗的尊重衍生出爱国之心。但战后的爱国教育一直障碍重重,这也是政府极大的苦恼。战前旧宪法体制下的日本,天皇至上、国益至上,个人不过是国益棋盘里的卒子。战争时期,这种体制被军国主义利用,误导出了狭隘、极端的“爱国心”,几乎把国家“爱”到了毁灭的边缘。所以,战后的日本,一提“爱国教育”、“国家利益”,不是招来反感就是引来警惕。普通国民很少有人把“爱国”挂在嘴上,这么做会让人觉得“右翼”。有人说,这是“物极必反”。

爱国,包括“乡土之爱”,升华上去就是“国爱”。爱乡之心普通日本人都有,政府期待的是后者,是“国难当头,奋不顾身”的那种境界。这里有个问题:政府心中的“理想之国”是不是和大多数国民心中的“国家象”一样呢?如果错位的话,国歌再怎么唱也难以唱出同心同德的效果,更别提那份高境界了。国歌问题的背后是战后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在碰撞:一派认同战前价值体系,推举以“教育勅语”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规范,属“家长制”思考方式。另一派坚守新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积极推进民主主义教育,有很强的人权意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象”,难怪唱个国歌会纠结那么多年。

《君之代》唱出了战后日本诸多的无奈和困惑。

录入编辑:洪振雷

 

为您推荐:

英伦苹果,纸上余香

2016-11-27 10:49:41

音乐合作者

2016-11-27 10:49:40

大鱼

2016-11-27 10:49:40

宁可飞升也不嫁

2016-11-27 10:49:40

在哈佛陪读

2016-11-27 10:49:40

讲故事的人

2016-11-27 10:49:37

纪念陆谷孙先生

2016-11-27 10:49:31

姜亮夫与哈隆

2016-11-27 1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