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在挑选演员上,你会受到流行的方法,比如流量、大数据影响吗?
陈凯歌:这部电影的演员、副导演,我是第一次合作。他习惯了大数据的工作方式,所以我们之间有一些磨合。我的情况跟其他导演不一样,尤其是有的年轻导演,很多时候是投资方对他的要求,不一定是他本人的要求。投资方依据什么来判断戏能赚钱呢,就是流量、大数据。但实际上我是希望谁合适谁来演,我没有这方面的压力,这是我比较幸运的地方。我自己都觉得拍这样一部戏,如果用流量明星、永远出现在八卦新闻中的明星,反而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违和感。稍微有一点距离和陌生感,反而是一件好事。
北京晨报:你创作的时候会专门考虑年轻观众的口味吗?
陈凯歌:我很难刻意追求年轻人的喜好,一个时代就是一个时代的人,改不了了。现在的年轻人是键盘和手指的一代,是通过网络游戏建立自己世界观的。但并不意味着和他们没有沟通的渠道,我拍摄过程中一直在学习。电影拍摄的手法差不多十年一个周期,拍摄的时候我会特别自然地用和过去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题材。这部电影我也请了特别年轻的小朋友看,是能接受的。我的两个儿子岁数不大,拍摄现场也会问问他们的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