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21世纪的人,怎样去表现几百上千年前的人
重新解读历史人物,甚至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真称之为“用舞蹈有限的方式在做历史考古” ,该剧主创这种意识和态度可圈可点,但让拙于叙事的舞蹈肢体语言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其过程的艰难不言而喻。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渐高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尝试聚焦传统题材的创作,其所面临的问题便愈发凸显。
“最近几年,用舞剧跳古人特别多,名家几乎都快跳遍了,但关键是我们活在21世纪的人,怎样去表现几百上千年前的人,比如有些表达仅仅停留在主人公当官不当官的惆怅吗?这些在古诗词里早表现过了。现在的艺术家要有什么样的更高更新的时代性解读,这是艺术创作应该去思考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在肯定该剧的原创及创新品质的同时,亦对作品的内在精神追求提出了更高期望。
《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张萍同样指出,所有的剧作,尤其是当代运用传统故事文本进行创作时,第一核心是要通过这个故事说什么,而不是把这个故事或这段历史在舞台上用画面复现。同时她指出,该剧选择唐寅因科考舞弊案入狱,后又因应招宁王莫名被指叛国罪无奈装疯裸奔出逃这两轮挫折,陷入精神与物质两重塌陷,最终升华沉淀出向往的桃花源。“但问题是怎么把文学叙事转化为舞台叙事,要借助结构与形式完成叙事,而非借助文字说明‘图配文’ 。 ”张萍在舞剧及艺术创作“要说什么”这一核心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怎么说”这一舞剧艺术必须面对却似乎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梁戈逻同样强调,“现在有无数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舞剧,但很可怕的一点是,假如把服装换了,名字换了,几乎所有的舞段都可以通用,那么张飞和岳飞有什么区别?关公和屈原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大问题。 ”梁戈逻表示,舞蹈创作为人物设定专属舞蹈语汇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研究不一定能成功。 《唐寅》的舞蹈语言探索能给观众留得下独特的舞蹈印象,这一方向值得追寻,但也让人有了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