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林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又得名家亲炙,很快便画艺大进,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屡屡在一些全国性的大型展事上显山露水,展示出自己不凡的潜质和实力。这其中,尤其是2003年创作的《落木萧萧》,更是以其传统和现代并协共生的画面构成和苍凉简约然而却又充满勃发生机的诗化意境耀人眼目,一举夺得《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的银奖。该作可视为王玉林这一时期学习和探索的一个出色的总结。照理说,王玉林此时的状态可谓是顺风顺水,一片光明,只要假以时日,在这条道路上心无旁鹜地走下去,虽然未必一定能扬芳名世,卓然而成大器,但在今天的画坛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安然分享市场化的丰饶成果还是绰绰有余的。
《金塘花开》之二 63×63cm 2017年作
但王玉林却不这样想,反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苦恼和彷徨之中。这是因为此时的王玉林已经熟悉和掌握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语言和基本技法,可以驾轻驭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语言和技法去描绘任何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了,但与此同时,技术娴熟之后的停滞和由此而带来的“标准化口音”(这种“标准化口音”,在一些国家级的大型展览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却也开始困扰着王玉林,引起王玉林的思考。面对着这一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共同难题,作为一位后来者,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守常,还是通变?是走传统的穷经皓首,反复打磨的老路,还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以期能够有所超越?王玉林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
《塘深月光寒》63×63cm 2017年作
王玉林知道,走前一条路,无疑是较为稳妥的,同时也是成功概率较高的;而走后一条路却吉凶未卜,甚至可以说是充满风险的。但王玉林经过认真思考,还是毅然决定选择后者,而放弃了前者。这是因为一则王玉林认识到艺术要有个性,当下工笔画之所以面目雷同,令人生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缺乏个性所至,而简单地摭拾前人的成法,哪怕再精再细,也是注定与个性无缘的;另一则王玉林认识到由于绘画发展自身的本体论方面的原因和影响绘画发展的社会学方面的影响,今天的中国画正处于一个无可逃遁的转型期。
《天高云亦淡》63×63cm 2017年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占据着具足轻重的地位,它起源于盛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元,典型的艺术特征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盛开在中国画坛之上,千百年来让无数的艺术家为之倾倒。
朱双杰(Zhu Shuang Jie)朱双杰,江苏省海门市人。天津市政协花鸟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2004—2008年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获学士学位。师从霍春阳、贾广健、刘文生、周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