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是律动的生命再现
线是人类最为古老的造型语言,中国画将对线的初恋热情一直保持至今,并在几千年的厮磨中,将线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具有独特文化感的造型语言。
线型:线能表现形状、暗示形体、体现形体的结构关系,线能表现那些变幻不定的物象(表像)背后所隐藏着的本质性的东西——“骨”。通过线条勾勒的手感和线条组合的不同张力示意形状的质感与量感;借助线的虚实强弱和不同线型的干湿浓淡暗示形体的肌理结构及其光影向背;以线的穿插、重迭、藏露,表现运动的节奏与韵律;凭借线条的迟速缓急、转折顿挫的变化刻画形象的形体特征、内在情绪以及场面气氛。
《青藏高原写生之三》21×21cm 2018.05
在工笔画中,也不是所有线都用中锋勾勒之,线的形态是多变的:点是线的起端,线是点的具体方向性的延展,并以长短和走势为其本特征,粗细文化为辅助特征;皴是线的周边痕迹的不规则化,是线型向周边平面空间的铺张;擦是皴的周边痕迹与变化的消失,也是线的形态与走向的消失(参见《国画家》1994年第6期第34页)。研究线的形态变化,是为了托宽线的形式含盖面,丰富工笔画造型语汇的含量,增加其形态变化的广阔度,减少人为的用线禁区。就像诗歌中的古体诗、格律诗发展成为白话诗、自由体诗一样,工笔画用线也要走现代转型的道路。
《青藏高原写生之四》21×21cm 2018.05
线迹:用笔的多变,可以丰富和活跃线的表现力,线的形迹变化是表现画面虚实强弱的重要因素。在画的某些虚的部分,还需要“弱化线条”,一些显示形体轮廓的线,可以通过层层渍染、渍泼、渍冲、渍绘来完成,这时体面衔接的连缝已没有僵死的中锋笔线,而被形迹产生的线取而代之。这种线迹的运用,虽然弱化了某些部分的线条,却能使主体部分的墨线更加突出了“骨”的作用,并无损工笔画精于构思、巧于立意、以刻画见长的艺术风范。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线迹,可改变拘紧的工笔画风,在径泼直洒、水墨碰撞中,在虚静与律动、撞击与和谐中捕捉美感。线迹是传统意义线的延伸,也是线的变异与拓展。
《青藏高原写生之五》22×22cm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