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强化和丰富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就必须进行画材的革新。中国工笔画托展色彩表现力的关键是如何将石色和水色这两种透明与不透明的颜料结合起来使用,使色彩与线墨相协调。中国画颜料的多胶性、粗颗粒性和部分材料的不透明性,特别是现存的透明色品种太少,许多颜色现已失传,在很在程度上制约了色彩表现功能的开发。如果能在画材上下功夫,研究一套色质细腻、色度饱和而又沉着,像墨汁一样使用方便、层次感强的颜色汁,色墨的融合将会大大加强,可浓可淡、可泼可积、可冲可渍、可写可染,其表现技法的自由度可以大为扩展。
《春染石头村》175×95cm 2013年
制作,是意的精品化
工笔画创作要避免由于画面太满太丰富而容易出现的腻烦、刻板、呆滞,追求工中求写,把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写实与写意相融,将浪漫、象征的意象与写实的具象物体融于同一画面中,将画家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意象、审美意趣,以抒写的笔法来描绘胸中之意象,精妙而不刻板、写意抒情而不荒率,方为上品。工笔画重技法技巧、重结构、重用笔等诸多方面,但更重用意,强调神韵,以气韵神似求工笔,其画才能灵气流动。在工整之中,用笔用墨随感而发,或泼彩以写苔痕,或皴擦留白以显灵动。或染渍以营造诗意氛围,或冲洗以制造自然肌理,在博大中求精微。
《君子与百合》124×140cm 2001年
制作,是工笔画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关于“制作”一词本无贬意,只是中国的文人水墨画家一向贬低、鄙视制作,而强调书写性,强调精神和情绪直接灌注笔端,一挥而就的表现性,使中国画向“纯”、“简”、“淡”和“无法之法”等方向发展,强调通过反复的磨炼而达到化境,而对各种新材料、新技法、新语言的探求则很少关心,将水墨的这种独特的美变成了至尊至极的审美形式,对它的负面的因素考虑太少。要表现深沉、厚重、博大、宏伟、壮丽之美感、适应新时代的多样化的精品力作是离不开“制作”这一重要程序的。古今中外的大部分名作都需要在较长时间的跨度中,经年累月、全身心投入制作才能获得永恒。画家应一辈子把精力全用在画上,才能把画画好,唐宋的主流绘画,现存世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唐人谓之“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的严肃认真工作,而非简单地逸笔草草的游戏消遣之作。
《春雪》139×120cm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