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把2018上合组织峰会宴会瓷重要项目带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这次尝试是产学合作的一次很好的实践。”周利群表示。
同样,上海美院也做了不少尝试,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介绍,“我们做的尝试有三个角度,第一,是借力奢侈品牌,借它们的渠道做文化传播,经济效应不大,更多的是文化传播的效应。第二,是创立小众品牌,对接时尚文化,在引领生活品质与风尚方面去做探索。第三,是参与大众品牌做引导,服务民生,对应国家文化战略。当然还有很多平台式的渠道,比如说新媒体时代来临,众投等,对于年轻人非常熟悉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工艺美术有更接近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和消费。”
2015年便开设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服饰研修班的东华大学,每年都在帮云南进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依托专业传承再造,助推彝绣转型升级,东华大学教授仓平称,“比如说彝族元素,它实际上是万物崇拜的民族,没有形成宗教,它什么都崇拜,崇拜老虎、蝴蝶、山羊等等,提炼出很多非常好的元素。我们从内涵、图案、手法、材料等元素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再进行重组再造。为了做这个工作我们前期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说把所有的时尚专业都整合起来,包括服装、皮具、首饰、金工等等这些专业,光去年的毕业设计我们就出了300多套衣服,大量的饰品和皮具。”
宋代的丝织、印染工艺,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管理丝织、印染生产的机构相当庞大,分工也很细。少府监所属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都是染织生产部门。
手艺人在思考什么?生存,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生产,整个行业发展的动力;生活,让作品物尽其用的载体;生意,保证从业者交流往来的形式。凡此种种,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关乎技艺,关乎经济,关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