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的讲话,令上海文艺人非常触动。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艺术家、演职员、师生不由想到,此前为纪念上海解放排演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战上海》。“73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在上海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浴血奋战,不畏牺牲,才能够解放上海,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上海、保护了上海人民。这是党的壮举。眼下,我们这场发生在和平年代的‘战疫’,依旧需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才能尽快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回到正轨。从这个角度讲,以文艺作品重温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不仅是为铭记英雄,同样也具有现实意义。”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上海市杂技家协会主席俞亦纲这样说。
想到这里,上海杂技人提出,策划《战上海》线上展演,通过云端展示73年前人民解放军,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通过与革命前辈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形成同频共振,汲取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在市委宣传部、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的支持下,杂技人迅速拿出了《战上海》的云展演方案,作为“艺起前行”云上展演的又一作品。希望用这部作品鼓舞人心,为凝聚起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精神力量尽一份力。
5月6日下午两点半与七点半,红色经典杂技剧《战上海》两次展播。这部在线下颇受好评的剧目于“SMGLIVE”视频号、“上海文广演艺集团”B站、上海杂技团微博及抖音、百视TV手机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同步亮相,吸引一批观众线上收看。
尽管没有过多宣传,还是有杂技团的忠实粉丝,在下午两点不到时就守候在直播间“坐等”收看。评论区热议不断,不少观众有感于剧中军民齐心奋战的剧情,联系当下战“疫”感慨“鼓舞士气!”“坚持就是胜利!”
这也源于杂技通过线上演出、短视频播放,积累一批新观众。过去一个月以来,上海杂技团先后进行了五场“艺起前行”云演艺线上展播,杂技剧《十二生肖》、杂技剧《小龙飞天》等海外巡演热门剧目首次亮相获得不俗反响,不完全统计播放量达到83.35万。演员张珂创意拍摄的倒立版《本草纲目》毽子操抖音播放量208万、评论1.4万登上微博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也是《战上海》首次在“线上”与观众见面。俞亦纲说:“我们原计划是作品在推出三年后再考虑线上运作,但这个特殊时刻,值得我们克服困难,用文艺人的方式带给大家坚定信念的力量。”
自2019年正式与观众见面后,该剧在业界、在全国观众中引发巨大反响。其不仅在表现主题上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同样在杂技演故事、演人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各地演出、节展邀约不断。去年,《战上海》在19个城市巡演了36场。尽管今年原计划中的12城12场巡演受到疫情影响没有全部完成,但依旧在不少地方掀起红色杂技旋风。
居家隔离,喂饱自己的终极,就是炒饭。无论窗外的岁月多静好,躺平的日子多无聊,一锅热气腾腾的炒饭,就能让你瞬间醒脑,抚平褶皱不堪的心房,盼着胜利解封那一天终将来到。炒饭,就是这么自由奔放,铁火与大米的激烈碰撞,能唤醒沉寂的味蕾,复杂而玄妙。
时间计量的精确程度和时间价值感的强弱,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大潮的推动下,以计时器的更新和时制的变革为表征,近代中国的时间计量和时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惜字如金的古人,最讲究遣词造句。除了“霡霂”“滂霈”“雴霫”,古人还会使用哪些词有文化地表达天气呢?
在遥远的东晋,也有这样一位处在生存高压下的诗人。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杀戮,他的几位上司,不那么优秀。甚至,他还被要求卑微地向郡里派来的业绩考核小组长献媚。酒过三巡的他,每每想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心里就会有一个声音不断在他耳畔回响:荒谬,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在那个人人勾心斗角,都在企图创立自己一番功业的乱世时,他化身成了摆烂界的扛把子,靠着一手种田,竟引得后世文人竞相模仿,他就是:陶渊明。
对于大众而言,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进,最后形成了这条贯通北京全城的中轴线?作为统领北京老城的脊梁,它又将如何被保护和管理,如何与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相结合……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北京历史地理研究专家朱祖希在《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一书中给出了他的阐述。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八十高龄才开始提笔绘写富春江叠峰山峦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黄公望与西方天才型画者梵高不同,在七十岁前,他从未想当个画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国文人,黄公望幼年书读得好,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四十岁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一度被摆在难以想象的乏味官职,杭州官府专收田粮赋税小官。
节目《国家宝藏》带火过很多文物,就连没看过节目的人都听说过“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一边嘲笑乾隆的“农家乐”审美,一边止不住惊叹那时的制瓷水平之高。我们以为是帝王的审美影响着时代,其实是督陶官这样的人将皇帝对美的想象转化成现实。而唐英,可以说是最懂雍、乾皇帝心意的人。而让瓷母得以诞生的,是一位卓越的督陶官——唐英。他任职28年,在清朝四位督陶官中,任期最长,负责监督雍正、乾隆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的烧造。
中国人讲究烟火气,而烟火气这三个字,差不多专指的正是餐饮小吃。因此,餐饮行业的繁荣,自古以来也被中国人当成了朴素的一类生活标准,城市有烟火,活着就有安全感。“烟火气”三个字,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中华文明专属。在民生经济尤其是餐饮、小商品领域的发展,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华文明为外人艳羡的一部分。
服装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皇后朝服,作为古代女人能到达的最高权位的象征,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正好我刷到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抖音帐号@带你看故宫。故宫研究员针对故宫文物带来权威讲解,目前已更新约50+期视频。这其中,服饰专辑狠狠吸引了我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