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行业 > 正文

过“万重山” 历大运河

2022年3月25日,第二届中国水墨年鉴展在北京新光大中心·安美术馆启幕,赵力担任策展人。展览以当代水墨为媒介,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城与河、古与今、人文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的之间的对话,并借此来思考和探索二十一世纪城市应当如何融合发展的新命题。

百转千回,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一同卧游凭阑,感知生命.

山水一脉,

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

此中的“山”,除却其或巍峨高耸,或温润秀丽的的自然属性,更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寄情怡性的对象,被无数诗句、绘画吟咏和描摹过的“万重山”则也因此衍生出多重的含义和意境: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洒脱飘逸,又有“初心入处不为难,迷源逐境万重山”执着坚韧,还有“策马层岩不可攀,苍烟合沓万重山”的感怀慨叹……

2022年3月25日,第二届中国水墨年鉴展在北京新光大中心·安美术馆启幕,以“万重山”为引,在初春的京杭运河之畔,正在展开一幅“层峦叠嶂”的当代水墨画卷。继“水墨天:2020中国水墨年鉴展”之后,“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是中国水墨年鉴组委会推出的第二届年度大展。

它延续了首届大展的主旨,意在以当代水墨为媒介,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城与河、古与今、人文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的之间的对话,并借此来思考和探索二十一世纪城市应当如何融合发展的新命题。

6845cb586e22082010f46e425a2889b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与通常的策展方式不同,“万重山”是以美术馆本身的建筑布局为界,一层展厅被命名为“卧游”,二层展厅被命名为“凭阑”,一“卧”一凭”,尽显个中意趣。

c3341d91e5f4239215780ac559acd8a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22370cffe1ee4bb19fd571870a3645f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dd09d28c82baa48d4f4c0e0375a3a49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7644b8e6f32a7298475ced41d22a38b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670a2d937fde45877748c6ba8ad9171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9a542323d862a985bfed22efe3e82c9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00353ef5304654dcfd124fcc4602a7f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8964f6e63958c968439c09817ecfb15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bce05e40dfd53b1cfea95fc99b488bb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bfa94abee19cce6f8be7d8a2364c465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3d92d215e6546a74614832b99fc6270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e62ba472274382e0d2235809e572b61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99809ed01fbe8d82dbeba3b4d026b9e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览现场

卧游

“卧游”最早出现在魏晋文人与玄学家之间,由于旧时交通工具的限制,虽然他们对风景殊胜的名山大川心向往之,却不得不靠尺牍间的山水聊慰襟怀。南朝的山水画家宗炳首次在水墨山水理论著述《画山水序》提及“卧游”一词,也是因为自己“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所以“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在海、陆、空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已经不存在因艰险难至而不去出游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已不再需要“卧游”,而往往只是将“卧以游之”的原因从技术障碍转到了时间障碍上。山水,仍然是人们寄情的对象之一,但往往会在表达方式、思想内容和传递媒介上与传统绘画产生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刘庆和的《二十四节气--谷雨》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清淡画面,揭示了后工业文明时期大众文化兴起后的视觉经验;

b7d0dfed363752a1305a2ba7092c761

▲刘庆和《二十四节气--谷雨》

王绍强的《叠纪之四》以复叠、移置、互滲、交融的多种技法,尝试着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有机衔接;

daa0dc71487893e1943b89a08b15c93

▲王绍强的《叠纪之四》

周京新试图从《四明山庄》丰富的自然物象中获取新鲜绘画元素,享受着与生命欣然相对的畅意与豁然;

f84f1cf973e44e87a8f4510439e1e50

▲周京新《四明山庄》

装置作品《移山》中,徐累则在接受传统绘画的精神性的同时,却将其大半物质语言断然抛却;

2e6e830d14f76c6726cb554e2b38e99

▲徐累《移山》

面对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丁观加借鉴西法融会贯通,独创了一种直接画水的技巧;丘挺则在呈现烟云变幻、水墨淋漓的同时,用黑与金渲染出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视觉意象。

629ca9bd3c0ae96748ec214c8db20e7

▲丁观加《春江渔歌》

29a8d893af433956d987eca3e486e71

▲丘挺《瑞云浮玉》

有的艺术家沉迷于空间的研究与塑造,譬如王赫的《镜中镜千里江山》将前两组图像并置在同一画面之中,各自独立却又互成因果;王天德在《望庐上舟图》中,将香火的烧灼痕迹与碑帖拓本叠加成全新的图像,拼贴、错位造成多种时空平行交叠;“墨分五色”,沈勤利用墨色的浓淡对比构造着节奏分明的画面。

65aa898e25e3a93b9448ff4a81d892c

▲王赫《镜中景千里江山》

5d15649c0b9beed9378d40d435bbbb0

▲王天德《望庐上舟图》

bd48cb74659d7d43d156b76e085665a

▲沈勤《黑白·山系列》

也有的艺术家从现实出走,遁入种种异象的“桃花源”,如林海钟的《吴山大观图》将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带入山水画的现代语境之中;党震采用一种新的审美途径去解读黄土高原的沟壑;肖旭在《云际》里遁入一个豁然开朗的“洞天”幻境;吴少英用流动的水纹将观者带入了一个久远而熟悉的世界。

d5cbf40c1921493364b141cddaaccb4

▲林海钟《吴山大观图》

9469a7bde75f9bed7225df9e606d1bf

▲党震《鹧鸪天》

bff3e6f52d7cee4f1f9e646bd283b9d

▲肖旭《云际》

715ff70c3329dc9498d368877c68631

▲吴少英《一点墨》

凭阑

如果说“卧游”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对于现实的屈从与无奈,那么“凭阑”则采取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姿态。“凭阑”同“凭栏”,唯有高处才可凭。高处不胜寒,且多风雨,但也因此有跳脱”平地“窠臼的宽广视野:

陈琦用传统水墨中少见的满屏构图,呈现了一朵百合花的肉感之美,但他并未拘泥于这具体的物象,而是将目光停留在背后的朦胧、深沉和寥落之中;

09ff4d63b96cc862c7b252368526a83

▲陈琦《百合No.2》

方力钧的图像世界充斥着奇异怪诞的幻想与幻像。那些斜视的、古怪的、参差错落的光头人像,仿佛充满了疑问和惶惑,通过不同的角度密集地向社会发问,但似乎又对答案不甚期待;

bfa94abee19cce6f8be7d8a2364c465

▲方力钧《2020》

康春慧的光影绘画装置《物云云·峙》抽取了画中应有的中心人物——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的形象,只保留了蛇的部分,但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蛇形,却隐喻着山川雷电,能量转换;

c66138d28cdfade4ef89c056e71bddd

▲康春慧《物云云·峙》

彭薇用古老中国山水画的卷轴与册页呈现出“再现”与“复制”的视觉错位与暧昧关系,使传统文本与当代观念在纸面上合二为一;

41f9a373358dac9ded82f611eb12bcb

▲彭薇《遥远的信件》

王冬龄的《老子道德经》书写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性标志,既可将它当作山川日月,也可将其视作鸟兽鱼虫。抑扬顿挫之间,笔触、形态及动感浑然一体,笔墨与文字一同消逝;

57ee2611c45d7ea4d7fd35ee2502f25

▲王冬龄《老子道德经》

此外,高茜用蜿蜒曲折的寒枝渲染出一幕清冷的冬季恋曲,李津的笔墨却打开了灶台上浓郁的烟火气。彭剑试图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找到通融的可能,马灵丽则斩截地打破了传统绘画原本的秩序。

d63fb3fedfe96ecb5115f9ef73453d5

▲高茜《山有枝之三》

61eb66d9254f784081873d5cf4c682f

▲李津《生长图》局部

4b57a32e27730e9b41ccf61b1117733

▲彭剑《柳成荫》

05a5bf13c7f5f12381cd69e06d44c94

▲马灵丽《永恒.白昼》

曾健勇创造了一种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暧昧之物,章燕紫仿佛在具有水墨内核的形制之间找到新的组合可能,谢天卓则试图根据自我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情景再现”,呈现出一种超现实般的错觉。

a8bf375d15f36b278ced22ae53e59a1

▲曾健勇《不须归图》

f4f0b22c7f77a07b25b2948f15466d0_副本

▲章燕紫《不亦乐乎》系列

281f3d9ef7a4ab00fbfc5ae4212d7cf

▲谢天卓《绿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传统水墨艺术的表现上,创作者内心的情思和构设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师法自然不是单纯的抄袭和模仿,而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相互交织,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山”虽是独立于人意志之外的存在,但也可成为人文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在今天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中国的水墨艺术不仅没有被湮没,反而衍生出前所未有的“万重”面貌,在图式和内核上脱胎换骨,历久弥新。

“峰岫峣嶷,云林森眇”,“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所展示的一方天地,也许可以引导人们沉浸其中,探寻到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

展览信息

1fd90f82a8e157e99c68676415fe217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