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美国著名的道尔(DOYLE)拍卖行在其纽约总部举办了《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战后艺术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道尔作为一家国际化的拍卖行,曾在2003年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此次专场拍卖共呈现拍品130余件,来自中国雕塑家刘士铭先生的作品《双下山》与高更、保罗·克利等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同期亮相。经过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品买家的激烈竞拍,作品《双下山》最终以13.86万美元(人民币97万元)成交,这也是此次拍卖会上雕塑类拍品的最高成交价格。
(图一)拍卖现场
(图二)《双下山》预展现场
刘士铭先生的雕塑作品《双下山》取材于中国经典剧目。讲述了两个年少出家的小沙弥和小尼姑,不甘空门寂苦,双双脱离佛门,私奔下山的故事。刘士铭先生在82岁高龄历时一年采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了小和尚背小尼姑过河的场景。该作品是他少有的用木雕手法创作的雕塑作品之一,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思考,具有典型的刘氏表现风格。
(图三)雕塑家刘士铭
雕塑家刘士铭(1926-2010)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虽然接受了留法一代雕塑家扎实的西方艺术教育,却植根于中国传统,特别是从汉代陶俑汲取创作灵感和营养,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平凡的芸芸众生,开创了中国传统泥塑、陶塑造型语言的现代激活。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他的雕塑丰富和拓宽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之路,引发了不同文化语境的观者的讨论与关注。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
在将近5000字的《晋书·王羲之列传》里,王羲之与东晋年间“琅琊王氏”中大多数成员一样,是以一位士族政界人物的姿态出现的。
是有意还是巧合,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与新近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都以波提切利打头,隐含着人们对这位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越来越多的喜爱。
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