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
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电影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批讴歌时代、鼓舞人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体现了中国电影人砥砺前行的使命担当。在主旋律题材创作中,中国电影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现实题材创作中,中国电影贴近大众需求,走进人心,在平凡生活中感悟人间温情,将艺术的逻辑与时代的逻辑、生活的逻辑相贯通;在类型叙事多样化的探索中,中国电影在叙事逻辑的构建上与当下观众日常的媒介生活形成互文,体现出中国电影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创作理念。
“中国精神”的时代旋律
“中国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不怕牺牲、凝心聚力的民族血脉,是不断鞭策我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钢铁意志》《奇迹·笨小孩》《万里归途》等主旋律影片不约而同地聚焦“中国精神”的时代旋律,为观众勾勒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谱系。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资料图片
与前作《长津湖》着重展现战争场面和人物群像不同,《长津湖之水门桥》更关注对每一个角色细致入微的刻画,将角色炙热的生命温度和情感体验融入真实而惨烈的战争情境之中。为了阻击美陆战一师撤退,伍千里、伍万里、余从戎、梅生等志愿军指战员前赴后继冲向水门桥,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长城。《狙击手》将战争的残酷浓缩为一场中美狙击手之间的生命对决和心理博弈。在遵循时间、地点和行动一致性的“三一律”结构框架下,限定的时间和空间为影片的戏剧冲突增添了内在张力。当五班班长刘文武将营救侦察兵亮亮的任务用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战士大永时,我们感受到集体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接力。《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不仅以微观的战争切片再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更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赋予了时代意义。
你是否曾回忆起自己的学车经历,是否还记得那份“艰辛”。不过,别忙着感叹,或许古人在学车时也与我们有同样的心情。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古代,古人同样需要学习驾车技术。那么,古人学车也需要去驾校吗?他们都需要学习哪些驾驶技术呢?
随着新春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秦桧”“岳飞”“宋金战争”等词条接连登上热搜。在电影《满江红》中,沈腾所饰演的张大与易烊千玺所饰演的孙均一行,通过周密的设置,成功挟持秦桧,逼使秦桧在全军阵前诵读岳飞之词《满江红》,并命全军复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战绩辉煌,特别是唐装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抖搂出文物尘封的美丽时,依然能感受到充满活力的盛唐精神。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中说:“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这也意味着立春这一天,万物复苏,开始新一年的四季轮回。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注重娱乐性,所以戏曲中总会有一个丑角专门逗乐,小说也多继承了这一特点,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金瓶梅》中的应伯爵就比较典型;有时也会稍加变形,虽非丑角,但总会带来笑料,《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便是一例。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提到月宫,就不能不想到玉兔,它同嫦娥一起,构成了中国月亮神话的核心元素。令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里,仙女嫦娥总是与兔子相伴。这不禁令人疑惑:从何时起,兔子成了嫦娥定居月亮时的“专属宠物”?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说现在已步入了“五九”,但秋裤仍不能随随便便离身,大家还是需要这一保暖御寒“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让专家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伴随着耳熟能详的童谣,我们来到了农历癸卯兔年。相信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小兔子都是软萌可爱的形象——雪白的绒毛、胖乎乎的身躯,任谁见了都忍不住想摸一下。
我们人生中第一个有记忆的本命年,大抵是在十二岁,可能会第一次听到家里的长辈提醒我们:“今年可是你的本命年。”接着会备上红秋衣、红裤头、红袜子、红腰带、红手链等等,仿佛将要迎接一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仪式。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认知中,具有祥瑞之意的“兔”可分为凡间之兔与神仙之兔,通常以毛发颜色来进行区分。常见的野生兔子多为黄灰色或褐色,有着纯白色毛发的兔子在古代十分罕见,所以常作为神话中的祥瑞之兔,出现在历代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与艺术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