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复制品的情况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文物出于保护的目的——比如长时间在外陈列但环境达不到保护的要求——就会以一些高仿的复制品替代,这是一种情况;还有重要的馆藏出去巡展,这时可能会用复制品来‘补缺’;再有由于文物原物无法移动,只能用复制品展示,比如敦煌的壁画对外巡展,是用高清晰度的扫描等方法制作的。此外一些特殊类别,比如摄影图片展上也有复制品,但需要收藏原版图片的一方授权才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表示。
“有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品出于安全等各种原因确实很难做到到处展览,同时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也很难到博物馆现场欣赏真品,那么最佳的替代方法也就是高仿真复制品的出游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张铭心向记者解释,“其实这种做法在敦煌早就开始了。因为环境闭塞的石窟里如果人来人往,势必对石窟壁画造成破坏性影响,所以敦煌很早就做了一个高仿真的石窟壁画展览。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高仿真展览比原物看得更清晰,因为这里可以用明亮的灯光照射,可以充分满足视觉效果,而原物则不可以。”
除此之外,高昂的成本也是博物馆在设计展陈时不得不留下“原作不能露面”这一遗憾的原因。“策划一个好的展览是非常复杂的,通常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藏于不同藏家手中的展品借到一起,而且费用也很高。现在大多数博物馆都是财政拨款,经费可能会不太够,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比如做吴冠中先生的展览,大部分都是原作,但几张代表性的是高仿真的,因为很难借到或者运费等成本太高。”苏丹向记者坦言。
博物馆需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
张铭心向记者表示,当代科技其实已经进入了文物复制领域。例如碑刻类文物,利用数字技术的复制,基本上和原物“分毫不差”,书画类作品利用照相技术复制,也不会出现失真。那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作的复制品,真能代替对原作的欣赏吗?
博物馆记录着城市的变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因为博物馆,城市多了一份深沉、厚重。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被称为世界四大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