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封杀”托尔斯泰、“无视”美国……冷门迭爆的诺奖又要来了(2)

“封杀”托尔斯泰、“无视”美国……冷门迭爆的诺奖又要来了(2)
2019-10-10 17:26:34 李放 中华网文化

村上春树和米兰·昆德拉:永远被炒的冷饭

2015年10月8日,我在手机上查看诺奖的消息,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名字,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他怎么会获奖?”再仔细一看,原来又是村上在得奖赔率榜上陪跑的消息,这种消息一发就是7年,而且叙述的原因也是千篇一律,就是村上的书太畅销了,几乎每本书都能卖个几百万册,原因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你没读过村上,或者对其知之甚少,那你在文艺中青年的圈子里都混不下去,别人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嘀咕,这人水平也太LOW了,连村上都说不出个一二三四。

“封杀”托尔斯泰、“无视”美国……冷门迭爆的诺奖又要来了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代表作:《刺杀骑士团长》、《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

村上不仅在东亚各国声名显赫,在欧美国家也是少有的知名度极高的亚裔作家。只不过,参加诺奖评选的瑞典学院院士都是精通四五门外语、读书万卷的饱学之士、业内权威,他们恐怕和文艺中青年完全是两个眼光吧……

瑞典学院前常任秘书、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秘书贺拉斯·恩道尔就曾说过:“村上在诺奖赔率榜上居于高位。但这不能说明瑞典学院正在读村上的作品,也不能说明没有读,瑞典学院不会从博彩公司那里找线索……”这句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其实挺明确的,村上的作品可能都入不了这些大院士的法眼。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是纯文学,村上的作品介于通俗作品和纯文学作品之间,往上拔高一点很难,往下“堕落”一点也不太容易。所以,真要把诺奖授予村上反而倒比较牵强。

况且,诺奖一向是爆冷温床,想让院士们被赔率榜牵着鼻子走,估计是很难的事。2002年,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获奖,但查遍各种各样的作家词典也找不出几行关于他的介绍。2009年德籍罗马尼亚裔女诗人赫塔·米勒折桂,几乎所有的西方文学评论家对其都一无所知。正是通过获奖,使得这些不知名但水准较高的作家一夜之间广为人知,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作用。

不过,村上数年来总与诺奖无缘,应该也不是因为其不够小众,作品太过畅销。瑞典学院的院士们还真没有“仇富济贫”、“嫉贤妒能”到这种地步。查阅历年诺奖获奖名单,你就会发现有大把大把像福克纳、海明威、马尔克斯、略萨等在没获奖之前早已名利双收的作家。村上没有获奖,其实只能从自己作品本身找原因……

但村上连续7年陪跑是不是意味着他将永远无法获得此奖呢?依我个人看,一切皆有可能。出生1949年的村上,现在还不算太老,还有机会。也许过些年,他不像今天这么火了,作品更深刻一点了,更纯粹一点了,瑞典学院的院士们没准会又想起他来,赏他一个“黄马褂加顶戴花翎”也说不定呢……

瑞典学院还真有杀“回马枪”的习惯,你越是红越是火的时候,我越不认可你,而当繁花散尽,渐渐沉淀成一坛老酒的时候,他们反而会突然“杀”出来为你“吹喇叭、抬轿子。”就以近10年的诺奖得主为例,2005年的品特,2007年的莱辛,2010年的略萨、2011年的特朗斯特罗姆、2014年的莫里亚诺这些作家早都出名三五十年了,是世界文坛公认的殿堂级人物,但他们只是到了人生暮年才获得瑞典学院的首肯。不少人认为这是瑞典学院玩的一个小花招,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爆炸式的轰动效应,使得诺奖在公众眼中更加神迷和难以捉摸。对此,我不敢肯定,院士们心里想什么谁知道呢?

“封杀”托尔斯泰、“无视”美国……冷门迭爆的诺奖又要来了

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但米兰·昆德拉可能是永远得不了诺奖了。这不但是院士们心里想的,而且直接从嘴里说出来了。瑞典学院前常任秘书、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秘书贺拉斯·恩道尔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邮件采访时就说:“昆德拉声称每年的诺奖评选都给他造成一种‘骚扰’,但诺奖不会为他的名声加码时,我想他高估了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如果他的意思是诺贝尔奖不大会影响他作品的长远存在,那他说得对。诺贝尔奖不能确保作品永恒,当然也不会阻碍作品永恒。”

二十多年前,我读到了米兰·昆德拉传世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三十多万字的小说,我两个多小时就读完了,当时的感觉就是太流畅、太隽永、太耐人寻味……,作家韩少功翻译得也特别好,真正意义上的“信、达、雅”。而且,我也特别惊讶我最酣畅淋漓的小说阅读体验居然是从这本外国小说中获得的。我不是“吹嘘”自己多么有先见之明,就在那个时候,就感觉米兰·昆德拉要想得诺奖简直太难太难了。因为,在这之前我读过的伊沃·安德里奇、怀特、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聂鲁达等诺奖作家的作品,无不气势恢宏像壮丽的史诗,充满了“刀砍斧剁”,耗尽心血的痕迹。而昆德拉的作品跟他们比还是显得有些“轻”了……

“封杀”托尔斯泰、“无视”美国……冷门迭爆的诺奖又要来了

读米兰·昆德拉作品越多越感觉他太老道了,太聪明了,早把这世界看得透透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游戏的态度。或许这些特点都不大对瑞典文学院院士们的胃口。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