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原写胡同也有自己的个性。况晗画了一个全聚德烤鸭店,陆原想,全聚德没有委托他做软广告,就没有写文字。还有老舍故居,他更是觉得无从下笔,人人皆知的老舍生平、评价,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复述。因此,老舍故居这幅画也没配文。
他们因胡同而结缘两位作者因对北京胡同的特别情感而走到了一起。陆原今年58岁,他自述出生于元朝大都路总管府所在地交道口,少年住在通惠河终端什刹海南岸白米斜街,青年住在明朝夕月坛东门南礼士路,中年住在金中都丽泽门旧址高楼村。
作者况晗
况晗是江西人,他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画胡同已有近30年。“其实住胡同开始是很难受的。”况晗回忆,当年所住的胡同只有9.13平方米,一家三口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别说放置一画板,就连转身都得小心翼翼。
下班后,他常在门口吸闷烟,无聊透顶。时间长了,他发现泔水桶、垃圾桶在石榴树下和扫把、拖把一样能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这就是我画胡同的开端,当然我是用的老本行水彩画的。”况晗着迷于北京胡同的沧桑感,“北京砖墙胡同,砖缝里积的都是几百年的尘土。”
长巷二条
画胡同并非易事。多年前,寒冬腊月的北京有零下十几度,况晗几次在外写生,洗水彩画笔的水结冰了,常让他半途而废。闷闷不乐中他总是希望找到解决的方法,翻翻自己以前的速写,铅笔不用水、不结冰,工具还简单,一块画板,一盒铅笔,一个小马扎就OK了。况晗本想用此方法练习一下基本功,天热了再来画水彩画,但一画不可收拾,一直用铅笔画到现在,连他自己也不可想象。在况晗眼中,胡同的灰色与铅笔的铅色有了完美结合,这让他深感意外。
宣武门外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