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很多作品到一大批终端篇小说,包括莫言老师的剧作《荆轲》,很快就体现出了非常鲜明、非常浓烈的跟传统文学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请莫言老师从一个有创作经验的作家角度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文学传统,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弘扬传统,把它变得更有效?
莫言:中国文学传统体现在一部部文学遗产里面,先秦的散文、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都是印到纸上或者刻在碑上的文学作品,上过学的人哪怕只是小学的人都学习过,都在无形当中受过熏染。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的文学传统是没有印成书的,而是在民间一代代用口头方式传承着。所以口头文学的一部分,民间讲述的一部分,民间说书人在集市上、在过去生产队的饲养棚里面讲述的传统,也是从事文学创作宝贵的资源。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共有影响的东西。
唐诗谁都会背几首,著名经典作品我们都看过甚至都学过,民间这本戏就体现了丰富多样性。广东省所接受的民间文学的影响和山东省所接受的民间文学的影响,方式可能一样,都是听老人们讲故事、民间艺人说书以及戏曲舞台上的演唱,但是内容完全不一样。在语言上,北方农民乡村口头的语言,跟南方或者西北地区各个地方民间的口头语言是不一样的。
这些都是汉语重要构成部分,甚至现在很多农民讲的话里面,民间的俗言俚语包含着很多语言化石,有很多看起来很土的话,写到纸上就会发现它非常典雅。也许就是当年古人们所使用、所讲述的语言,一直在口头传承最后变成了民间的俗语。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纸面上,从经典作品里面继承文学传承的话,很可能我们所利用的资源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民间文学好好利用,就会形成丰富性和多样性。人类世界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和最宝贵的素质就是丰富性和多样性,民间文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继承文学传统重要的不可忽略的方法是以口头的方式在民间一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