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影响最广。介子推也叫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跟随晋文公重耳逃亡,又辅佐重耳回国成为晋国的国君。介子推立了大功却不愿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传说晋文公为了请出介子推而放火烧山,可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也没有出山。后来人们就在寒食这一天禁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曹操的《明罚令》中曾提到:“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一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上巳节来源于传统的巫术信仰,是指干支纪日法中,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古人认为“巳”代表去除疾病,所以在上巳这天到河水中沐浴,希望借此祓除不祥。如《日知录》:“季春三月,辰为建,巳为除,故用三月上巳祓除不祥。古人谓病愈为巳,亦此意也。”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上巳日到水边洗浴招魂的巫术活动。到了汉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仍以洗濯除灾为主,称为“禊”。《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这时的上巳节已经成为重要的节日,其间还要举行宴会和庆祝活动。东汉张衡的《南都赋》中描写了上巳节热闹的气氛:“于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朱帷连网,曜野映云。男女姣服,络绎缤纷。”可见上巳节时,人们会穿着漂亮的衣服参与祓禊活动。
唐代寒食、上巳、清明三节融合
法定假期连休七天 祭祖雅集活动丰富
魏晋时期,寒食节还只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地方性民间节日,内容也仅限于禁火和寒食。到了南北朝时,其节日的内容开始增加,据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那时的寒食节习俗已有挑菜、镂鸡子、斗鸡和蹴鞠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节目以“诗说清明”情景剧为串联,通过契合主题的文艺节目、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从踏青春游、寄托爱情、祭祖思乡、缅怀英烈等四个方面,带领观众探寻诗意之中的别样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