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鉴赏|观龟兹壁画,古人如何祛病除瘟,与自然和谐共生?
龟兹石窟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其在满足佛教传播与教化信众需求的同时,更多表现的是古代民众生活习俗和情感寄托。壁画中有关于佛陀现身说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有一些反映治病的佛教故事。
佛陀现身说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儿鼗鼓踊戏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佛教认为世间的生灵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六个不同的生存空间中往复转生。克孜尔石窟第8窟的小儿鼗鼓踊戏故事画生动地讲述了这个道理。
从前,释迦牟尼曾经转世为帝释天,见到自己前世的老友投生为商人的妻子,就化作凡人去拜访她。这时,妇人家的门前有个小孩正拿着鼗鼓在玩耍;一个人要宰牛祭祀鬼神,希望能保佑他得病的父亲早日康复。看到这个情景,帝释天就不停地笑。妇人心中很不高兴。帝释天就告诉她:“我笑,首先因为那个小孩本是牛托生的,他玩的鼗鼓是用他前世的皮做的。其次,那个杀牛为父祈祷的人,不知杀牛祈求治病甚是不祥,他的父亲会转世为牛被别人宰杀。”
壁画中反映的佛教轮回观念尽管与我们现在科学揭示的世界万物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它认为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万物具有共生关系,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却依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因为这种共生关系的破坏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灾难。
从这种意义上说,龟兹壁画中的所蕴涵的众生平等,保持人与生物界的平衡关系,不任意伤害与我们共存动物界的思想依然闪烁着它的理论光芒。
猕猴奉蜜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因为佛教的这种理念,所以佛教戒律中规定,水,必须是用专门的器具过滤掉水中的小虫等生命体后才能饮用,喝其它天然的液体也须如此,以免伤害其它生物。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猕猴奉蜜缘故事画便体现了这样的观念。
一日,佛陀和众比丘在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处沼泽。沼泽中有一清泉,泉水清澈甘美。此时,有一只猕猴跑过来,索要阿难的食钵。在拿到食钵后,它马上爬上了蜜树,盛了满满一钵蜜,端来献给佛祖。佛祖看到蜜里有蜂虫,就让猕猴把蜜里蜂虫一个个拣出来后,才接过来吃了。
同样是出于保护动物的考虑,佛律中还规定,僧侣的生活用品不能使用动物毛皮。这条戒律的制定是由于发生在佛陀时代的一件事。
杀犊取皮 森木塞姆石窟第44窟
12日,“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记者从山西博物院获悉,这是北朝墓葬壁画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过半数展品属首次亮相。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在中国画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画的美
敦煌,不止有莫高窟,在绚烂的壁画外还有一个光怪陆离的市井小民社会。这些故事记录在敦煌文书里,断简残篇的枯草纸、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破烂儿,但正是这些文书曾经让整个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