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克孜尔石窟第14窟“圣友以乳施辟支佛”故事画是龟兹壁画中表现的另一个治病案例。
圣友以乳施辟支佛 克孜尔石窟第14窟
很久以前,阎浮提波罗那国的仙人山中居住着一位长久身患重病的辟支佛。一天,他去询问药师如何治疗。药师告诉他:“你患得是风病,必须经常服乳。”他就去找这国的商队首领圣友。圣友于是天天给他服用乳汁。三个月后,辟支佛的病情日渐好转并最终痊愈。
这两个故事讲得都是用食物治病的事情。但是,依据经律的记载,佛陀为彻底解决佛弟子之病苦,提出了正本清源之道──“预防胜于治疗”。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环境与个人卫生。
净居天浴佛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佛教戒律中明确要求,僧侣个人,在持诵经典或其它书籍前、饭前、拜佛前、穿袈裟前、手碰他人身体或衣物前,在大小便后、劳作后、起床后,都要洗手;他们也必须按时洗浴,天天洗面和洗脚。寺院要保证厕所、水池等公共设施的清洁等。佛教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
佛教尤其重视洗浴的作用。按时洗浴不仅能起到保健和祛病的作用,而且是佛教戒律、威仪、行持的一种表现。克孜尔石窟第8窟、80窟、163窟、188窟,森木塞姆石窟第45窟壁画中都绘有“净居天浴佛”故事画。
净居天浴佛 克孜尔石窟第188窟
12日,“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记者从山西博物院获悉,这是北朝墓葬壁画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过半数展品属首次亮相。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在中国画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画的美
敦煌,不止有莫高窟,在绚烂的壁画外还有一个光怪陆离的市井小民社会。这些故事记录在敦煌文书里,断简残篇的枯草纸、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破烂儿,但正是这些文书曾经让整个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