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菜市里,总能遭遇到很多产量不高、也不算大众需求的品种。这还不只是单纯种类多少的问题,在《圆桌派》第四季里,陈晓卿和窦文涛曾讨论说,一个能卖七种姜的市场,比如有高良姜、南姜、沙姜的,跟只卖五种姜的市场相比,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别看只差了一两种姜,生活幸福的人,才会分出这么多细致的味道出来。
更特别的出现在朝露一般的早市里——多半只在早上7-10点开启,会随机出现一些“流动摊贩”:他们往往是附近的乡镇居民,随着时令不同,带着各色农副产品进城售卖。有新采的野菜,比如南方的扣子菜、菊花菜;自家院里,树上开的槐花、榆钱;或是自给自足,稍有富裕的口粮……
早市上卖香草的爷爷,有紫苏、薄荷等
它们可遇不可求,多半得靠碰运气。这便是菜市场带来的乐趣,用梁文道的话说,“去超市是有目的地‘寻’东西,而去菜市场则是‘遭遇’,原来还能有这些。”这些特殊的食材,也往往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广东话里便叫做“食过返寻味”。
随着季节流转,菜市场总有小小的食材变化,只要这个城市地区具有活力,居民有所需要,这些变化就会在这里永远延续下去。给这个商品高度同质化和工业化的时代里,带来一点差异和惊喜。
每个菜贩,都可能是一位隐藏大厨
去菜市场总会感到很“方便”和“快捷”,摊主们往往会帮你把食材处理了,卖海鲜的,杀鱼和开贝壳不在话下;而卖肉的,不管是切片、切丁还是切丝,他们刀工娴熟,刷刷两下就切好了。
在《圆桌派》里,梁文道说到,“什么人懂食物?什么人懂吃?我们一般都觉得是厨师和美食家。其实我们还忽略了菜贩,那些卖菜卖肉给你的人。”
如果对某种食材感到疑惑,去问菜贩准没错。这个东西怎么做好吃?他们往往都能说出个七七八八来,有些热心肠的,还会给你分享详细的烹饪秘诀。譬如我们可能觉得板筋是烧烤用的,但卖牛肉的摊主会介绍说,带板筋的部分,炖起来要更好吃。
赫尔辛基码头的早市,售卖驯鹿肉(reindeer)和驼鹿肉(moose)的小摊
混了驼鹿肉的 brunch,在国外,逛早市往往也是很多人的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