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香港时,举目无亲的窦文涛,就经常一个人到菜市场里待着。
“实际我什么都不买,就走来走去,看着这些鲜艳的蔬菜的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白白,红罩子里的灯光。虽然没人搭理我,但就有一种人情,抚慰了我的孤独”,“超市你看的是货架,看的是冰柜,但是你在菜市场呢,看的是人”。
这种人情味,或许就是我们留恋菜市场的原因。
郑也夫在《城市社会学》里写,人有一种本性,叫作人往人处走,哪儿人越多,越会吸引别的人来,人们很愿意在一个空间里看别人在做些什么,哪怕是消极的观察,哪怕不跟他们在一块儿玩。
当然不排斥有些人更愿意一个人独处。但从更大的普遍性来说,还是人往人处走。比如公园甬道上的椅子,通常都是朝着甬道的,没有背着甬道的。
用通俗的词来说就叫做“人气”,开发商业区和开餐馆的,都会说人气越足才越吸引人。人有一种看他人行为活动的愿望,这是公共空间之所以被需求的心理基础。
自从冰箱发明,大型超市建立以及近日生鲜电商的崛起,菜市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远不如以往重要。即使抛开价格优势、便利等因素(菜市的菜价往往要比网络和超市便宜一大截,社区里的小菜市购买很方便且节约时间),菜市场还都不会这么快被取代。
它已经不仅是城市与乡村的食物交易连接地,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场景,更是能够提供健康的信息刺激的公共空间。
嘈杂的菜市一隅,安静地煎蛋饺。菜市场里经常隐藏着这样的美味
“公共空间项目”(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es)团队研究发现,许多被称为美食沙漠的地方,常常也是缺乏好的公共空间的地方。因此他们提议,也许重新将菜市场放入城市里,可以帮助创造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让一个无聊的社区重新变得有活力。
新陈代谢是必然的。但老的传统不该也不会消逝殆尽。唯其如此,才能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多样性。其他文化是这样,公共空间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
《圆桌派》第四季《菜市:食过返寻味》
《城市社会学》,郑也夫/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美]威廉·H·怀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Urban visions for the architectural project of public space,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多情剑客无情剑》,古龙/著
摄影:苏小七
监制: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