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舌尖体”成为一种解说词模式,而拍美食的超近景镜头、大厨展现厨艺的慢动作、画外音介绍食物之外的人文情怀,被观众理解为一种套路,这就意味着美食纪录片的创新已经是个命题。
“美食纪录片需要拓展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彭侃认为,国外的成功案例证明了还有不少创作路径是值得尝试的。
一种美食纪录片是加入更加纵深的、历史的视野,去探寻美食的变迁和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如BBC美食系列纪录片《流行世界的美食》;一种是围绕知名大厨或是美食大师做文章,在展现他们的烹饪技艺之余,也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和美食观念。如由美国导演大卫·贾柏拍摄的日本寿司大师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还有一类则致力于在更宽阔的社会背景中探讨关于食物的命题,甚至要用美食发挥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如在BBC播出的纪录片《杰米的校园餐食》中,通过电视节目成名的大厨杰米·奥利弗发起了一项颇有野心的挑战——改造英国校园中的菜谱,让整个英国的孩子们可以吃得更健康。
“对于发展时间还不长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而言,要想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内容类型,还得继续拓宽和提升自身的边界与格局。”彭侃说。
创新与坚守有着微妙的关系。对于美食纪录片而言,赢得观众的关键无疑还是得走胃又走心。“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和人之间。”如陈晓卿所认为,美食的终极奥义是获得幸福感,美食纪录片则是通过食物看到人,看到人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全世界引起关注。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