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旅页面 >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感谢陈逸飞!”在昆山周庄,导游指着一张照片,漫不经心地对我们说。

照片中,美国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正在访问邓小平,旁边是他送的礼物——陈逸飞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双桥》。油画上,桥与水波中的倒影相连,一圆一横,像是一把钥匙,也像是国人水乡梦中最原始的风貌。

那是在1984年的秋天。

过去,提到昆山,人们不乏对其有着乡愁般的记忆;

而今天,当我们再访昆山,它给了人们一个重新认识它的理由。

周庄:把全国客人请进来

1985年元旦,从朋友处听说这件事之后,昆山电台记者陈益第二天就向省市新闻单位发了消息,《新华日报》没几天就见报了,但是很多新闻机构由于没有证实,不敢报道。

“1985年的5月14日,《文汇报》刊发了驻联合国记者的一则消息,说中国青年画家陈逸飞的这幅油画经加工后,印上世界联合国协会首日封,从5月10日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公开发售。”陈益写道。

周庄双桥一下子在国内引发关注,毕竟,谁不想看看那印在联合国首日封上的著名地点?由此,周庄一炮而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一时之间,这个偏僻的江南水乡,成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周庄“年少成名”,定格了国人魂牵梦绕的江南风貌

周庄“年少成名”,定格了国人魂牵梦绕的江南风貌

1986年6月,周庄卖出了第一张门票。陈益依稀记得,门票是5毛钱一张。他笑称:“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很大胆子了,竟然还能卖门票。”陈益见证了周庄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他认为,周庄的偏僻恰好成就了它。

因为偏僻,周庄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故而保留了很多古朴的东西。陈益说,周庄人很聪明,胆子也大,每一个机遇几乎都抓住了。1980年代,周庄人向江苏省申请了沈厅(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朝1742年建成的江南民居)的维修经费,当时拨下了三万五千块,对于沈厅来说,这是第一个发展机会。

1990年代初期,台湾记者王德琦到周庄游玩,由陈益和他在周庄工作的同学庄春地陪同。王德琦玩得很尽兴,回台后写了一篇《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并把刊登了这篇文章的两本杂志送到了周庄。庄春地一看,觉得这个标题写得很好,没几天,就在周庄古镇的出入口放了一块“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欢迎你”的广告牌,还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牌放在北京新华社大楼上。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直到今天,“谁不承认中国第一水乡是周庄”?

重视媒体和广告,恰当的自我宣传,并对自身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这是让周庄得以走在时代前列的策略。

由此,周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周庄不可移动的建筑、文物、地理风土等厚实的文化内涵,都成了稀缺的卖点。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周庄保留了古朴的建筑、文物和地理风土

周庄保留了古朴的建筑、文物和地理风土

万三酒庄:用传统和年轻人“玩起来”

周庄让我们看到传统江南温婉、细腻而又深邃的一面。

因袭着传统的背景,很难不生出暮气。周庄则不然,在深入挖掘传统之后,如今的周庄呈现出更多新气象。

万三酒庄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营造融合的产物。

万三酒庄别具一格的大门

万三酒庄别具一格的大门

万三酒庄四面环水,像一座天然小岛,周围是一片田园风光,小桥是它的唯一进出口。走进酒庄的大门,新改造的空间映入眼帘,古朴而不失现代,它既是工厂,也是一座现代酿造博物馆,其间还包含了露天酒吧、湖边餐厅、手作空间等场所,置身其间,可以了解黄酒的历史和制作过程,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酒的现代新生。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万三酒庄改造后的空间古朴而不失现代

万三酒庄改造后的空间古朴而不失现代

万三酒庄生产的主要是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足够传统而有江南地域特色,但其历史积淀和口味,和现代人多样化的口味追求渐行渐远。因此在进行厂房改造的过程之时,万三酒庄也开始着手进行产品的升级。万三酒庄副总经理陈忠文介绍,绍兴文理学院的田润刚教授一直想做果味黄酒,而万三酒庄恰好也在寻找黄酒在口味上的突破,相同的旨趣促成了他们的合作,以学术研发为基底,万三酒庄的老瓶开始装上新酿造的酒。

万三酒庄的酿造博物馆中,口味繁多的“青par”黄酒

万三酒庄的酿造博物馆中,口味繁多的“青par”黄酒

万三酒庄在黄酒年轻化上做了很多尝试

万三酒庄在黄酒年轻化上做了很多尝试

经过市场调研,万三酒庄发现,年轻人其实还是喜欢传统酒的,只是传统酒很少考虑年轻人的口味、审美需求,青par便应运而生。青par谐音年轻一派,初衷是将一款时尚黄酒推进年轻人视野,让他们看到黄酒不单单可以喝,还可以“玩”起来,如手绘酒坛、自调黄酒鸡尾酒、制作手工黄酒香皂、体验酒曲制作等。

年轻人突然发现,黄酒不再是一种佐料,或者父辈的私人独享,而可以和自己如此贴近。

传统酿酒的技艺与文化,藉由这样“玩起来”的方式,在无声中浸染更多年轻人。

万三酒庄的手作空间,用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承着酿酒文化

万三酒庄的手作空间,用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承着酿酒文化

作为文创性质的空间,万三酒庄自身也在“动”起来。工作人员介绍,酒庄内每个月都会举办活动,春日踏青时节的帐篷节,夏天的露营节,冬天的冬酿节等,吸引了不少家庭来体验。其中,冬至举办的冬酿节是酒庄每年最大的一场活动,节日时,除了传统的开酿仪式和小型祭酒活动,还会邀请客户来品酒、定制酒,观赏酿酒舞蹈的表演,甚至还可以在这个天然庄园中体验“一日园主”沉浸式剧本杀。

很难想象,一个原本衰落的老酒厂,在一系列运作之下,会成为周庄旅游的新的发力点之一。

看准方向,继而大胆发力,这是周庄的经验,也是昆山人的普遍特质。

大闸蟹:把昆山味道送往全国

昆山人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不会局限于仅仅将人请进来,还会想方设法将昆山好物送往外面,昆山人引以为傲的奥灶面和阳澄湖大闸蟹,早已随着昆山的发展,走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

昆山人知道,本地最好的蟹是阳澄湖大闸蟹,而更地道的食客都听过“阳澄湖美,巴城蟹肥”的说法。西风响,蟹脚痒。一到吃蟹的时节,美名远扬的巴城就涌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其中尤以上海食客为多。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巴城肥美的大闸蟹惹人垂涎

巴城肥美的大闸蟹惹人垂涎

2009年,重庆人杨洋来到阳澄湖畔,他的妻子施贤慧是巴城土生土长的“蟹二代”,二人开始帮助父亲经营大闸蟹。杨洋经营的珍宝蟹舫位于昆山巴城镇的蟹舫苑,这里是巴城最早经营起来的蟹舫群落,一排排高楼耸立着惹眼的招牌,实际上它们是阳澄湖水面上的舟船,也是食客们满足饕餮之欲的餐厅。

杨洋的岳父是传统蟹农,但是他的理念超前。早在2004年,他就开始通过网络渠道招徕更多线下客户。杨洋说,2009年开始做电商,也是岳父的建议,“因为他有这种想法,但是他年纪大或者操作方面不熟练,觉得年轻人可以尝试做。”

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新鲜的大闸蟹可以从阳澄湖一路“旅行”至人们的餐桌

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新鲜的大闸蟹可以从阳澄湖一路“旅行”至人们的餐桌

对于杨洋来说,这也是崭新的开始,“我们并不懂电商”,他坦言,一开始他和妻子招聘了一个美工,三个人两台电脑,加上最老的针式打印机,一开始没有流量,就在身边人推广。2010年4月,珍宝蟹舫开始做团购。杨洋说,“团购相对简单一些,只需把图片和定价发给平台,平台会帮你引流,这边只需要接单。”

本来做电商只是试试看,惊喜忽然“袭来”。“只看到后台的单子不停地跳,很开心。”杨洋说。

要想将新鲜的巴城大闸蟹卖往外地,物流网络的完善是必要条件。“最重要的是时效”,而快递给了巴城大闸蟹“旅行”的时效保证。杨洋说,凡是有机场的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两百公里之内的附属范围,他们都能做到次日达。在快递保温箱上,也在逐步升级,从原来的泡沫箱加冰袋,变成后来的EPP保温箱,保证恒温状态。

然而,随着电商的兴起,危机也悄然生发。行业内鱼龙混杂,阳澄湖“洗澡蟹”的问题、阳澄湖大闸蟹经营者的诚信问题、食客口味的变化、其他地区大闸蟹品质提升等等,种种冲击对于当地市场的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阳澄湖大闸蟹需要从品牌内部做一个正名,重新擦亮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

夕阳下,阳澄湖整齐有序的蟹田

夕阳下,阳澄湖整齐有序的蟹田

杨洋说:“正因为现在乱,我们现在才应该去做一些事情,让消费者看到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在巴城大闸蟹协会的讨论中,打造巴城阳澄湖大闸蟹品牌成为未来的重心。这不是一家两家蟹舫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集体化运作。杨洋说,如果一心只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他来说太难。如果能够将巴城大闸蟹品牌塑造起来,那么作为子品牌的他们也会因此受益。

品牌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前巴城大闸蟹已经统一包装,并突出巴城蟹文化、巴城蟹故乡的概念。

在这十多年间,年轻人对吃蟹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大闸蟹一般是清蒸,江南地区还流行一种生腌醉蟹,但现在很多人吃不惯,也在追求大闸蟹的不同吃法。施贤慧说,她是巴城人,认识很多蟹农的子女,他们都想做一些创新和改变。这两年,她和“蟹二代”们尝试推出香辣蟹、熟醉蟹等,满足食客们更多样的需求。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创新吃法的追求,施贤慧与“蟹二代”们推出了熟醉蟹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创新吃法的追求,施贤慧与“蟹二代”们推出了熟醉蟹

奥灶面:让标准为舌尖把关

作为昆山饮食的代表,昆山人也在思考如何让奥灶面这一昆山味道在保留特色和保证标准的同时,满足更多现代人的味觉追求。

昆山人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奥灶面开始的

昆山人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奥灶面开始的

以前昆山人流行吃头汤面,早晨五点钟就到面馆,泡一壶茶,约几位好友,喝点黄酒,吃吃浇头,聊聊天,走的时候来一碗奥灶面填个肚子,该工作工作,该回家回家。这是昆山的“早面、早酒、早茶”文化。

一碗奥灶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大有乾坤。一碗正宗的奥灶面,需要面细、汤浓、浇头鲜。奥灶面的面条直径,约在0.8毫米到1毫米左右,细而不失劲道;汤底则需要由本地的鸡鸭鱼肉虾蟹吊鲜。在捞面的过程中,特殊的控水手法,可以把裹着的面团里面的水全部甩干,甩干后的面放入热汤后,可以充分吸收精心熬制的汤底,保证了它丰富的口感和鲜甜的滋味;而码入碗中的整齐造型,被称为“鲫鱼背”,意思是鱼在水中游,露出脊背的状态,面白、汤红,再有青色的葱花点缀,十分好看。

一碗正宗的奥灶面,从汤头到面条都大有讲究

一碗正宗的奥灶面,从汤头到面条都大有讲究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奥灶馆,从清朝咸丰年间创立,几经风雨,到今天依然是昆山饮食的一张名片。成为一张名片,意味着很多,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奥灶馆的大厨、奥灶面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浦建强说,本地食客的味觉追求,带给奥灶馆许多新变化。

以前,奥灶馆的浇头主要是爆鱼和卤鸭,红汤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是两款特色。但是现在如果只有这两种浇头,就不合时宜了。食客追求新鲜的食材,想要更丰富的浇头,鳝丝、虾仁、牛肉、大排、鸭胗等浇头应运而生。

清晨,奥灶馆坐满了吃面的顾客

清晨,奥灶馆坐满了吃面的顾客

传统奥灶面是重油的,现在则提倡健康饮食;传统的奥灶面是偏甜的,现在的食客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这些需求,都促使昆山奥灶面自我更新。

不过自我更新并不是无源之水,对于奥灶面来说,其汤底和面是始终不变的。“全国开一百家店,要做出一百种口味,这个也不太现实。”浦建强说。为了做到传统口味的不变,奥灶馆创建了一个以拥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为主的研发中心,制定了一套标准化体系。浦建强自信地说:“只要按我们设定的步骤走,味都不用尝,昆山和南京保准是一样的。”

奥灶馆的大厨、奥灶面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浦建强

奥灶馆的大厨、奥灶面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浦建强

标准化的形成,给了奥灶馆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的底气。但是要适应当地,又必须做出在地化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调味和浇头上的尝试,比如开在南京的店,会适当增加咸鲜的口感,而开在苏州的店,则会稍微增加甜度,将来如果在北京开店,也会考虑在浇头中增加卤煮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浇头。

此外,奥灶馆还开发了很多预制食品,如奥灶方便面、奥灶保鲜面等,满足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的速食需求。浦建强说,他们研发的奥灶保鲜面,基本上还原了堂食面的口感和风味。随着奥灶馆和当地食品加工厂深度合作,奥灶面正在以各种形式走向全国各地。

好孩子:走向世界的昆山

昆山人并不满足于中国本土,他们的视野还要更远。

陈益说,昆山文化部门有一阵子曾研究过沈万三的商业精神,分析他为什么在商业上那么成功。最后他们得出结论:他的冒险和创新精神。

这种冒险和创新精神,也体现在诞生于昆山的代表性企业好孩子集团的创始人宋郑还身上。宋郑还是一个健谈的人,而且逻辑清晰。这或许和他学的是数学,也当过多年数学老师有关。好孩子集团原本是昆山陆家中学的一家校办工厂。这与昆山当时的浓厚的商业氛围有关,宋郑还说,如果当时不是有各种各样的镇办企业、村办企业,他们也不会搞校办企业。

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宋郑还

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宋郑还

作为昆山的“好孩子”,好孩子集团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昆山之路。宋郑还说:“当年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好孩子进入开发区,从普通加工一直发展到品牌经营,在昆山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城市的整个氛围赋予了我那种勇气、灵魂、智慧、资源。”如今的好孩子集团,在世界童车市场占据鳌头地位,他们提出了“自己打倒自己”的口号,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勉。

然而想要打倒自己何其不易。为了更好地研发,就需要吸纳更多人才。陆家镇的人才不足,就要将视角放到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1992年,昆山第一届人才市场招聘会,面向全国总共招聘了500名大学生,而好孩子集团就占了十分之一。这些人成了当年好孩子童车研发的核心成员,许多人如今已成为好孩子集团的中流砥柱。宋郑还说:“当时就是瞄准这个路了,因为看到了方向,自己心明眼亮,知道什么方向是对的,然后冲上去猛干不就行了。”

在好孩子集团总部参观,眼花缭乱的子品牌令人大开眼界,好孩子集团精心设计的展厅,也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到昆山后不可或缺的打卡点。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很多家长海淘回来的国外知名婴儿车,其实也是好孩子集团的产品,如Cybex(赛百斯)。这和好孩子集团的出海战略有关。

1993年,好孩子集团在国内童车市场遥遥领先之后,有个德国人参观完之后说:“童车不是这样做的。”对宋郑还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年的他,并不知道自己跟世界的差距有多大,于是,他就有了走出去看看的想法,“后来我们到美国去,把美国市场作为我们第二市场”。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好孩子集团的展厅,设计与陈列颇具匠心

好孩子集团的展厅,设计与陈列颇具匠心

初到美国,宋郑还的想法是,只要有好东西就一定可以卖出去,但是美国这样成熟的消费市场给他上了一课。他发现,中国企业突然之间要在美国要卖自己品牌的产品,很难做到。所以,他们找到一个美国家喻户晓的企业(COSCO),他们没有婴儿车,于是就和他们合作生产。

由此好孩子集团走出了一条OPM(自主产品制造)的商业模式,即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制造都是由好孩子集团主导,“产品是好孩子的,专利是好孩子”,但是品牌和销售渠道用当地的。依靠这种方法,好孩子集团的产品慢慢主导了世界各地的童车市场。

好孩子集团研发的折叠婴儿车

好孩子集团研发的折叠婴儿车

后来好孩子集团进行一系列并购,cybex主打欧洲市场,evenflo主打美国市场。当地人认为这些品牌就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实际上的“幕后大佬”则是好孩子集团。宋郑还说:“要中国品牌自己在海外打,打到什么时候去呢?这个路子一定是这样走的。”

在问及好孩子集团乃至昆山取得这些成就原因的时候,宋郑还说,首先这和苏南人的视野有关,历史上这片土地的读书人就很多,能够观天下。再就是,他认为匠心很重要,他生在中医世家,耳濡目染了长辈们对传统的坚守,尤其是他母亲身上那种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影响其终身。宋郑还说,他的一个国外朋友形容他是“站在田埂上看世界”。他深知他所站立的土地是昆山,正是昆山这片土地给了他滋养。

昆山的土地给了好孩子集团以滋养

昆山的土地给了好孩子集团以滋养

从最初的校办工厂、苏南模式的好孩子,到现在的跨国公司,好孩子集团所走过的路,正是昆山制造走过的路,好孩子集团的出海征程,无疑也是昆山制造的未来方向之一。

尾声

地处江南腹地,昆山延续着传统士大夫的风雅,也变奏出现代消费新曲。在大渔湾风情商业街,玉山书房从传统的文人雅集场所,变成了大众消费的书店,咖啡的清香荡漾在爱慕知识者的周围。

在昆山现代昆剧院,传统昆剧再度上演,座无虚席的场景,让我们看到昆山人对传统艺术的消费需求。婀娜婉转,摇曳生姿,美人的姿态,炽烈的感情,杜丽娘的生死爱欲在今天仍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传统是一面镜子,唯看到传统,才能更了解当下。昆山人热爱传统,浸淫于传统,却没有乐而忘返,他们只是想要汲取其中的力量,以走到更远的地方。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昆山:走进是江南,走出是世界

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

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

昆山现代昆剧院上演传承版《牡丹亭》

昆山现代昆剧院上演传承版《牡丹亭》

远在明朝,沈万三就扬帆远航,走向海外。陈益说,昆山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开放的海洋基因至今仍然还影响着这座城市。在走出去的同时,昆山没有忘记将世界优质资源吸引进入昆山。

2020年,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基地选择落户昆山,这既是对昆山开放的环境的认可,也是对昆山未来发展的信心使然。未来,一座集咖啡烘焙与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咖啡创新产业园将成为昆山的一张新名片。

2020年11月16日,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开工

2020年11月16日,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开工

一方面,昆山制造在不断走出去,另外一方面,位于长三角核心圈的昆山也在不断吸纳众多外来资金和人才。在良性流动、双向循环的过程中,昆山这座城市不断自我更新,这也使得,人们无论多少次探访昆山,都像是第一次发现它。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作者丨维尔

图片来源丨孙川/摄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