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题目,按说唐诗宋词,李杜苏辛,谁不能诌上几句呢?可要是给当时的教授们玩,未免有点“小儿科”,够不上身段儿了;但也不能太僻,扒拉类书,钻研残卷,摆出“搜山检海”的架势,从汗牛充栋的旧籍诗歌中翻出点儿不知所自的句子,也失却“游戏”的意味了。既不能出“送分题”,也不能出“送命题”,这么看来,出题还真是个有点麻烦的差使。就这一天的题目,从众教授的成绩看,看来还是出难了些。且不说陈芝光这级别的,即使出自钱谦益的几句,也净是“无中者”。今天提起钱谦益的机会怕没有柳如是的几分之一了,即便聊到,也就是水冷头痒的段子来回说。但“江左三大家”的东西,对当时的学人而言,应该算是“家常日用”,一者钱氏的文学成就,“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自有定评;再者晚清民国,对宋明遗民的关注鼓吹,前所未有(陈寅恪诗“早岁偷窥禁锢篇,白头重读倍凄然”,即为读牧斋《初学集》而发,可为一证)。说回来,毕竟郑先生是明清史专家中的专家,怹似乎也不觉得太过容易。比如“小院题诗○绿苔”这题,后面还解释说“閟字太显,故配以肃字、饯字”,认为原句用字太突出,必须弄些近似的“混淆视听”,增加点难度……结果就是“竟无一中”。如后面“小妹凤生恰○○”那一题,则更有些“狡黠”的意味了,正确答案是“三七”,“无中者。以五数中此为最大,与小字不衬也”,郑先生写到此处,想必心情大畅吧。知识储备能不能涉及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见过的句子通过玩味诗情,也有从给出的几个选择中挑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比如“梦里红○有歌句”一题,纵然不知原句如何,红楼、红颜、红妆、红娘这几个搭配,或疏离,或浅陋,皆不及“红衣”隽永有味,读来读去,也就选对了。
山东梆子是鲁西南及鲁中地区广受百姓欢迎的传统地方戏曲,5月4日,山东省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带领大批演员送戏下乡,KK直播、光明网地方戏曲系列直播《青春遇见戏》也跟随剧团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