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个传统节日的“标配”是两件事:吃粽子和赛龙舟。前者还好说,提起后者,恐怕绝大多数北京人都是一脸茫然:只在电视上见过,从没看过实况……事实上,笔者翻阅了大量明清史料,也只找到一条古代北京民间赛龙舟的记录,语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中的“里二泗”条目。里二泗村在通州张家湾附近,因为临着大运河,是故每年“五月朔至端阳日,于河内斗龙舟,夺锦标,香会纷纭,游人络绎”,独一无二的这一记录,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著名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中的结论:“北京没有大江大河,历来都没有龙舟竞渡的风俗。”
圆明园的蓬岛瑶台
作者:呼延云
民间没有,“官家”却是有的,虽然记录甚少,但也因此,在旧时北京端午节的诸多活动中,显得别具一格。
一、耍青去:射柳赛马逛天坛
北京人管端午节叫“五月节”,据康熙年间的《大兴县志》记载,“是日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因此又称“女儿节”。别看今天的端午节只是“小长假”,在旧时,它可是与八月中秋、正月初一并称的“三大节”,相当重要。许是因为五月初五正值榴花照眼,新绿宜人,所以甭管多么“宅”的人,都喜欢外出走一走,正所谓“女儿节,女儿节,耍青去,送青回”。然而这一天“耍”什么,说出来花样可就多了。
首先是射柳。这个习俗起源于金代,《金史》上记载:“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一个人驰马做前导,后面一个人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者去者次之”,射柳的时候要敲鼓以助兴。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当时的内廷极兴射柳故事,而且起了个“走骠骑”的名字,也许是紫禁城里玩儿不过瘾的缘故,很多太监还请假外出跑到天坛去较量。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正阳节。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我国各地的端午节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活动传统,包括赛龙舟、悬菖蒲、驱五毒、吃粽子、饮雄黄酒、浴兰汤等等,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