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宋代流行的三彩俑到底是什么来头?

宋代流行的三彩俑到底是什么来头?
2021-09-06 10:50:15 收藏快报

宋三彩亦称“北宋三彩瓷”,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之珍品。在宋代,由于磁石矿土到部分窑址产品之中增强了其耐用性,而三彩瓷在缺乏磁土情况下削弱了竞争性。其可塑性却大大超过了其他瓷品,因此而发展出独特的泥塑艺术,使其由唐末以来实用性更结合了艺术性。同时,宋三彩是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为仿唐三彩工艺制造的陶器,陶质胎体主要用刻划方法进行装饰。造型方面,宋三彩枕是最具特色的,有长方形、翘首形等多种;而三彩俑在宋代仍然十分流行。

宋三彩主要发现于陕西南部、四川、河南等地的宋代墓葬中,具有极强的时代特点与地域性。四川地区的彩色釉陶器,可追溯到汉代。四川汉墓出土过许多绿釉或黄釉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釉面均匀光亮,工艺技术已很娴熟。汉代陶器上所施的绿釉和黄釉都是低温铅釉。唐代,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高温唐三彩,所饰之釉为无铅高温釉,器物多为实用器。至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陶俑,主要用作冥器。现本文以四川省青白江博物馆藏品为例,简介一下宋三彩中的人物陶俑。

1

图1 宋三彩匍匐陶俑

宋三彩匍匐陶俑(图1):长12.4、宽6.6、高11厘米。以往有人把匍匐俑称为跪拜俑、伏拜俑、卧伏俑等。陶俑通常为一对,守护在墓主人近旁。其实匍匐俑并不是在“拜”墓主人,而是驱妖逐魔、镇墓辟邪的仰观俑和伏听俑。其中一个举头仰观,观察“天曹”,它是专司感应天意的仰观俑;另一个则匍匐在地,全神贯注,伏耳静听,它是专司“地府”动静的伏听俑。它们忠心耿耿地守卫着墓主人的魂魄,以保风水永在,使生者永遇好运、永享安宁。

5

图2 宋三彩女侍陶俑

宋三彩女侍陶俑(图2):长7、宽7.1、高25.3厘米。女侍陶俑面容谦恭,双手揖礼,笔直站立,好像在静候主人的“招唤”。在幽宫里,各路镇墓大神组成了天、地、海、空等全方位的防卫体系,它们默默无声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守护着墓主人的魂魄和那里的风水,那里应该是十分安静的。

3

图3 宋三彩陶文俑

宋三彩陶文俑(图3):长6.1、宽7.5、高21.8厘米。文俑体态端庄,神态祥和,好像是幽宫里的管家与调度。这种陶俑施釉较满,釉色鲜艳,釉面光亮。虽然是铅釉,但无“泛铅”(亦称“银釉”)现象。它在温暖、潮湿的四川地下,历经800年仍然艳丽如新,实属难得;这可能是釉料含铅量偏低、烧制温度达900℃以上所致。

4

图4 宋三彩陶武俑

宋三彩陶武俑(图4):长6.1、宽6.9、高22.5厘米。此虎背熊腰的武士,身着铠甲,站在高台之上,有点像当代守卫重要机构大门的武警,显得格外威武雄壮。在墓中,武士俑总是成对出现,被放置在墓里最前面的左右角,面朝外。它是幽宫最重要的守卫者,其体型格外高大,有的竟高达1米有余。

如此多的宋三彩人物陶俑,为何作为了冥器?这跟宋代的社会变迁、丧葬习俗的演化,是密不可分的。宋代多战事,尤其是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迁,使长江流域以南发生很大变化。土地私有加剧,佛教进入民间,各宗教思想和各民族习惯的相互吸收加大,火葬盛行,堪舆术流行,“世俗化、现实化、实效化”之风成为宋代社会民俗文化的主流。当时民俗有天曹、冥府、鬼神之说。《永乐大典》卷八一九九、十九庚、陵字内,收录了金(南宋)元时期张景文著的《大汉原陵秘藏经》,在这部讲述唐宋时期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的书中说:“大凡葬后墓内不立盟器神,亡灵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为防妖魔鬼魅对幽宫的滋扰和侵害,也为了生者的吉祥,故在墓中放置许多镇墓辟邪的陶俑冥器。

纵观四川省青白江博物馆的四件藏品,读者可通过以上生动艳丽、栩栩如生的宋三彩人物陶俑,看出我国古代工匠的艺术创作才能,是多么的令人惊叹、折服!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