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线上研讨会召开

《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线上研讨会召开
2021-09-10 11:58:01 中华网文化

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戏剧家,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靳飞的新著《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自8月7日出版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已有30余家媒体及机构进行报道,张伯驹其人其事因这两部著作重新回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之中。

近日,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戏曲评论学会、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北京大学基地、中华网联合主办召开了这两部新著的线上研讨会,与会专家对靳飞会长这两部新著予以高度评价,现刊登专家发言如下:

著名导演、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丁荫楠:

近日读了靳飞先生关于张伯驹的两部大书,激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创作冲动。几年前便有意把这位中华文化的护卫者搬上银幕,苦于资料不足,自我修养不及,未敢染指。记得三年前,靳先生因为我是天津人,特向我了解张伯驹旧居东南角南斜街的地理位置,我才知靳先生正在编张氏年谱。正巧我舅舅家就在南斜街,还就在张家老宅对门。我还记得,高台阶、朱门、一水儿磨砖对缝的灰墙……靳先生用卅年时光严格考据,把张伯驹这一神人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是一部电影的好素材。我有意在靳先生直接指导下创作一部电影,贡献给我们美好的时代,让人们知道中华知识分子的丰富生活和爱国情怀。

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永和:

《张伯驹年谱》和《张伯驹笔记》是靳飞会长花费30年心血而于最近出版的 两本巨著。真是不敢小觑。昼夜拜读之后,受益良多。张伯驹先生一代名士,有四种超人的本领:收藏、诗词、京剧和书画。作者以精湛的笔墨,揭开了这位名士的复杂的内心,让我们看到这位幼年出生于豪门贵胄之家的四大公子的影像。幼年及中年,过着锦衣玉食的 生活,出则香车宝马,入则鼎食粉黛 ,然而这些对这位名士来讲,都不过是消磨时间的例行公事。真正在这一代名士心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是对于中华民族珍宝文物的挚爱和保护。他曾经被绑匪绑架、也曾被批倒批臭,几次险些丧生,但其九死而不悔。正是靳飞会长挖掘了张伯驹先生内心最深处的独白,即舍身毁家也要保护祖国的珍宝。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他的最伟大之处,关键既在此,这便是他的浓烈的爱国之情。这一点被靳飞会长解读出来了,只有名士写名土,才能洞悉他心底的褶皱那样深刻精准,我向靳飞会长致谢。并由于他两部巨著的出版,众多名家与文化人的阅读和传播,会使张伯驹先生淡去的动人事迹再次在人民当中广泛流传,这是又一大功绩,功德无量于世间。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

得到靳飞先生著《张伯驹年谱》和《张伯驹笔记》两书,喜不自胜。靳飞兄的这两部书是文津出版社出版,展读之下,可见传奇人物张伯驹的生平事迹,被靳飞兄的细致笔墨放大,他的考证和详述都带着某种温情,让我们看到了张伯驹先生作为一代大文人的艺术品格和光辉灿烂、不为世俗所染的超拔人格。靳飞兄的这两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张伯驹研究的空白,恰逢其时地让我们领会到杰出文化人物丰沛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的生命选择,让我们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 

靳飞先生的两部著作——《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最近由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出版,这对了解和研究张伯驹先生本人和他所生活的时代(1898~1982)有着可信的史料价值和深刻的学术意义。 张伯驹先生是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社会名流、文化巨擘,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他热爱国家,却一生坎坷;学问遍及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却淡泊名利。多年来虽有众多文章忆及他生前,而少于对他一生经历与作为的全面整理。靳飞先生的这两部著作,正是见机而作、应运而生的力作。我尤其赞赏他在《张伯驹年谱》中所加的“编者谨按”,常见他求实求是的考证功力和独到识见。 我与靳飞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相识于日本东京。那时他年轻英俊,风华正茂,熟谙戏曲,通晓中日文化。其后一别20余年,最近看到他的几部著作,感到他已是一位学识深厚、著述日丰的杰出专家了。今天,既了解日本又了解中国,既懂文化又做学术的专家正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

靳飞写这部年谱,含着他的寄托。写此书,有他的情结。作者久在梨园,且广涉民间文艺,通京都旧俗,写起来就有会心之处,每每有惊人之思跳出。因崇仰而寻觅,为梦想而成诗,就没有了功利之心。似乎也与其生命的存在有关,说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青年时代便与京城文化老人交往,除梨园界外,出版界、作家圈子亦多忘年之交。但其用力最久的却是这部著作。我想,张伯驹之于靳飞,大概是鲁迅之于胡风,知堂之于废名,乃一种传统的延伸。靳飞是梨园界的名人,扮演的也像张伯驹当年的角色。比如他打造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引进日本的花道、香 道,向日本推介胡文阁、谭正岩等名伶,均功不可没。而靳氏还醉心于旧的诗文,喜谈文物与历史掌故,均有民国文人的意思。张伯驹在许多方面,都是他的前导。谁说著书立说者,不是借着古人之 镜而照着自己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谱》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影像资料, 重要的是一位后学寻梦的心影。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两代人的对白, 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交流。有默契,有呼应,也有嗟叹。年谱的写 作,以不动声色而让人泪下者,乃高明的文本。这固然有传主的魅力所在,也系编者的推演所致。我在此读出我们文明里最黯淡也最性灵的一页。才知道,过往的时光里,有诸多我所不识、不解的人 物,而这些已经成了广陵散般的存在,不可复制了。想到此,便感到黯然,惆怅顿生。而复兴旧梦的冲动也暗自涌来。靳飞就是个复兴旧梦的人。他的大爱精神,就这样与张伯驹的遗产重叠在一起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靳飞先生的这两部书,对张伯驹研究有重要开拓,可以说是扛鼎的作品,张伯驹其人其事,由此得以传布世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

当今年轻一代中,能理解,尤其是从心灵趣味的内部生活和生计营生的外部生活两方面贴近张伯驹的,靳飞兄不是唯一,恐怕也是寥若晨星的极少数几位,他的性情、际遇、才情、趣味、见识乃至努力,使他成为张伯驹研究的“佳配”。他写张伯驹,大处着眼,能看到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承担,能写出他在风雨飘摇的近代史和近代社会勉力维持祖国文物和传统艺术的不屈心志;但具体写来,又是细处落笔,深处勾索,把外史、私生活、诗词唱和、戏剧活动等写实写活,既“无一字无来处”,又无一处不新鲜生动。真正从社会、历史、人生、风雅的四方六合的脉络深处,刻画张伯驹既端谨拘守又淋漓写意的诗化人生和诗意生命。靳飞的两部张伯驹研究著作,其为历史也信,其为文学而美,其为世道人心则善,其为我国风雅文化之流传则苦心孤诣,多所发现,深有寄托,确实是近年文史著作界难遇的佳作之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均:

今日初读《张伯驹笔记》一过,此书言张氏之身世、其成长,其志业如京剧、书画收藏、诗词诸事之由来与发展,如数家珍(可持《张伯驹年谱》印之),且知人论世,脉络分明,读之可知张伯驹何以为张伯驹也。又言张氏之奇事,如堂会、绑架案,条分缕析,颇可读也。作者处处以张氏为民国之新潮少年,正合京剧为民国之时尚艺术,此或是其书之立意也。

著名评论家、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胜生:

靳飞老友以廿余年心力孜孜研求文化名人张伯驹一生事迹,于张伯驹研究资料广求博览,详考史实,细正讹误,终成煌煌大作《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靳飞兄这种甘坐板凳廿年冷、不趋时尚、钟情文化的学术执著,令人感动。其立志写作“信得过、读得完、立得住的书”的追求,显示出其不凡的学术境界,在浮躁的当下尤为难得。

张伯驹是一个传奇性人物,于收藏、戏曲、诗词、金融等领域均有重要影响,要全面研究其丰富的一生,殊非易事。靳飞兄于文化艺术也多有涉猎,其精神气质上与伯驹老人或有不少契合处。然在两书的写作上,靳飞兄力求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统一,持论公允,落笔谨严,从而保证了书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但读来毫不枯涩,让我们感受到张伯驹多彩又跌宕的人生。两书而兼具数美,诚为不易,可佩可贺。

文化学者陈飞:

甫收到靳飞会长新颁大作两部。虽曰新颁,而我最早见到书稿已是近十年之前,其时书稿已是靳飞花费了十余年的精详之作。十年来,他却仍不满足,不断校订补充,最终要达到他所谓信史的标准。这种传统学人的态度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确实难能可贵。而书中的主人公张伯驹却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因为近些年的炒作,张伯驹的轶事和传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而我们却离张伯驹的内心世界越行越远。靳飞的这两部书帮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张伯驹,这位曾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民国奇人。民国是中土的大变革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像张伯驹一样熠熠生辉的人物,却由于历史原因湮没不闻,这两部书则以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重新了解这些人物,尤其在当下,增加我们的民族自信与自豪。

文化学者魏暑临:

靳飞先生是张伯驹研究的专家,近来将积年学术成果汇集为《张伯驹笔记》《张伯驹年谱》出版,嘉惠学林。这两种著作分别以专题研究和年谱整理的方式,突显张伯驹先生的文化性格要素,梳理其文化人生脉络,是迄今所见张伯驹研究图书中难得的用心力作。张伯驹先生从旧时公子而为收藏巨子,并为词坛盟主、文化大师,研究起来,很不容易,因为既需要文献的功夫,更需要心灵的契合,这一点靳飞先生能够做到,足见其超凡的学术能力和对文化的使命自觉。张伯驹先生距离我们并不远,他为国家和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为文人修养和品格操守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我们有责任为传承和发扬他的学术人生而努力。在这一点上,靳飞先生为当代学人树立了新标杆,值得祝贺与学习!

文化学者俞峻勇:

热烈祝贺靳飞先生新书出版并大卖!这是广大读者对张伯驹先生的深切怀念,是对靳飞老师严谨治学作风的高度认可,是对当今文化出版中一股严肃清流的大力褒奖!靳飞先生能发心写这两本严肃著作,就是需要极大愿力心胸格局,还有无上勇气及对美与真的极致追求!

北京市石景山区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朱龙斌:

靳飞先生是我的老师,他苦心孤诣三十年而成就的巨著《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于近日出版,首先要向老师致以衷心的祝贺!细读之下,我感到这两本书的出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树立“文化自信”的表现。张伯驹先生是一代奇人,他费尽家财收藏《平复帖》《游春图》《上阳台帖》等书画巨迹,并将这些书画作品在建国初期捐献给国家,真正实现了他所讲的“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样崇高的精神激发起人的无限感动。

文化学者邱道江:

三十年潜心钻研,旁搜远绍,无一字虚妄,无一处蔓枝,为耆老立石,为国色永芳,靳飞会长功德无量!

靳飞会长:

拙著《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印出,全国各地众多友好或热情鼓励,或推介传播,或慷慨解囊,令在下极是感动。我之初为伯驹公所吸引,始于八十年代末期,当时努力搜集资料,逐一复印,装订成三大册,题名《丛碧先生传奇》。及至移居东京,又得读诸多海外文章,且对伯驹公多有微辞,由是萌生为其存真辨伪之意也,乃广征文献,摘录卡片,一时一事,必求实证。奈何伯驹公所涉猎及家世经历,至为博杂,力不能逮,只得停滞。伯驹公所业之金融,原是至为隔膜,迫不得已之际,勉力研学,积数年方得对于中国近现代金融业之历史有所把握,尤其是北洋军阀以外之北洋财阀,其对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社会之影响,多有心得。此一经验,并用于我之梅兰芳研究,亦多所获。倘云拙论有所发现,实出伯驹兰芳两先生冥冥中之引导。所谓研究伯驹兰芳两先生二十年,莫若云在两先生指引下之再学习二十年也。今以年谱笔记两书作结业论文,承诸多大方之家给予肯定,不胜欣喜,更知此二十载未曾误我也。然而,学术以外,张伯驹梅兰芳两先生,复授我以精神云,忠诚文化,服务社会,此又为最可宝贵者。仰前贤之高风,感当世同侪之厚意,爰书数语记之。

另有全国各地的诗词家对靳飞会长新著的出版表示祝贺,赠送诗词,也一并选登如下:

念奴娇·读靳公大作感怀

北京 吴世民

伯驹抱负,定清风千载,撷星拏月。九死流离悲载道,多少关河如血。霄汉弓刀,生花笔墨,意气音尘绝。艺精沧海,巨涛奔涌朝阙。

不信此去无踪,拔山寻觅,史作歌人杰。几许鸿篇弹指处,尽数相知遗玦。梦兮归来,芳声浑碧,只向苍山咽。断垣新语,靳公长袖飞越。

注:靳飞会长著张伯驹笔记,编著张伯驹年谱两本书,是近期以来难得的传记体史书。张伯驹先生是奇人奇才,历经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生跌宕,百经风霜。靳飞公潜心三十载研究张伯驹史迹,以全新的视角让世人重观那一段历史,大漠孤烟,独树一帜。初读此书,我以为靳飞公与张伯驹先生的心是相通的。谨以拙词赞之。

贺靳飞会长新作问世

北京 黄广生

春秋妙笔记仙翁,公子独钟公子风。

半壁江山藏一己,哀乐江湖传佳名。

八声甘州•靳飞先生寄赠新著《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静夜读之,得词纪感

天津 魏暑临

正病身戒酒索闲宵,邀月又登楼。为何人望远,念山驰水,陷入清讴。莫叹沉浮几度,身世本清流。飘过星云影,天地沙鸥。    

作得红尘才子,最公评辞费,解意难求。幸杜郎异代,玉笛转珠喉。览前踪,风华韵事,理氍毹,断梦接新俦。来年约,海棠春足,重续春游。

风入松·靳飞会长惠赠大著

天津 周贵麟

伯驹年谱实堪佳,廿载倾心查。词人雅韵风流在,越时空、艺苑乘槎。百计收藏古迹,千金散尽生涯。

隋图晋帖镇中华,瑰宝献公家。楝亭十卷襄红学,更脂砚、古墨朱砂。沽上斜街唤梦,中州丛碧名遐。

贺靳飞会长新著出版

泰州 邓庆璋

伯驹年谱千里行,似闻公子笑谈声。

挑灯不觉东方白,掩卷遥怀会长情。

惜琼花·拜读靳飞兄大作感怀

九江 薛飞 

梳年谱。珍世曲。暮读识驹师,温润如粥。纵淋寰宇春秋雨,无悔、千年瑰宝滋母。

笔生花,情沁腑。忆昔翰墨香,华彩轻抒。静聆丛碧山房语。酣醉、九输天下燕骨。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