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带您克老汉口转一圈……”伴随着湖北小曲的悠扬旋律,9月11日,红色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在刚刚修缮一新的武汉剧院精彩上演。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以及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北省文联、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同数百名群众共同观看了演出。
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剧照 朱波夫 摄
《三教街四十一号》由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曲协、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汉说唱团创作演出。该剧剧名源于“八七会议”会址,以掩护“八七会议”顺利召开为切入点,将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贯穿到跌宕起伏的剧情中,配合剧场内逼真的声光电效果,展现了曲艺世家“楚家”胸怀远大理想、不惜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舞台上,曲艺世家与反动政府的巡警斗智斗勇,最后壮烈牺牲,并通过“时空对话”,来到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世界——21世纪的大汉口。舞台下,很多观众沉浸在剧情中,流下热泪。“曲艺老少皆宜嘛,让家人也来接受下艺术熏陶,了解下当时的生活。”在现场,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到剧场。导演许玉龙介绍说,“这部剧实现了从曲艺向曲艺剧的跨越,全体主创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演出中演员情绪始终非常投入,达到了让观众既能听曲又能看剧的视听享受。”剧中,饰演“梅梅”的国家二级演员姚俐玲坦言,在每次围读剧本、揣摩人物心理时,自己内心也很受触动。
9月12日上午,《三教街四十一号》研讨会召开。姜昆以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杨晓雪,《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主任邱振刚,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曲协主席陆鸣等专家学者50余人参与交流讨论。与会专家对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的题材选择、编排水平、社会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还从“党史题材剧目创作”“曲艺与曲艺剧的嬗变关系”“方言曲艺的发展方向”“青年曲艺演员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整部剧创意上有特点,艺术上有追求,表演很生动。”姜昆表示,曲艺剧在创作时要进一步加大剧情推进的紧迫感,用更精简的曲艺技法吸引观众注意力,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作品与时代的结合,用更加口语化的语言,配合声画效果,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时代剧变。杨晓雪认为,该剧既有喜剧的笑点又有正剧的元素,充分发挥了曲艺的地域特征和方言优势,在跳进跳出间起到了对剧目的画龙点睛作用。邱振刚认为,“出人、出书、走正路”是曲艺人的职责,剧中的青年演员表现出色,起到了培养锻炼青年曲艺演员的作用,编排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正、反两派人物的内心独白,强化表现力。何光耀谈道, 《三教街四十一号》是一部不错的党史题材剧,该剧将曲艺与党史元素融合,通过“小缺口”表现大题材,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担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