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戏曲艺术创作中的七夕

戏曲艺术创作中的七夕
2021-08-04 12:12:0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天河配》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七月七日天河配,天上织女会牛郎。”据《荆楚岁时记》载:“传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又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在《牵牛织女》诗中写过“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的名句。

 旧时每逢七夕前后,各戏院都竞相演出《天河配》,成为近代节日中的民俗性文化活动。据说此戏编演于清末民初,梅兰芳大师于1921年曾演于吉祥茶园,剧中设计了摆七巧图、莲池出浴、鹊桥相会等布景,在最后一场,从鹊桥下还飞出成百只鸟雀,一时传为美谈。此后京(剧)、评(戏)、梆(河北梆子)都在七夕前后连演数日,几乎场场爆满,成为非常叫座的应节戏。如果翻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纸,在七月份的戏曲广告中不难发现“戏班争演《天河配》”和“满城争看《天河配》”的盛况。一出戏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观众,除了神话本身的因素以外,戏剧中所呈现的浪漫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巧妙的艺术处理,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黄梅戏《牛郎织女》

千古鹊桥在,心动七月七。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作为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艺术节重点展演剧目之一,5月14日晚,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来的新视觉黄梅戏《牛郎织女》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精彩上演。这部黄梅戏将高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深圳文博会参展代表团代表与社会各界群众观看了演出。

据悉,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艺术节于5月1日开幕,历时58天,期间将围绕“艺咏中国梦术达深圳情”主题,陆续推出20台50场高水准的中外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这是我们3D黄梅戏《牛郎织女》的第四个版本。视频特效越来越成熟,从观赏的角度来说,更好看好听,观众反响也越来越好。”安徽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认为,当前,各种数字展示技术给予了传统戏曲一对神奇的翅膀,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年轻、时尚的光芒。“这两年我们携黄梅戏精品剧目参加深圳文博会艺术节展演,希望深圳观众能对传统黄梅戏有更新的了解和认识。”

在保留原汁原味戏曲声腔与表演的同时,这部黄梅戏重在给观众“新视觉”的体验。舞台上,近100平方米的大屏带来一流的视觉效果,伴随着熟悉的黄梅调,衣袂飘飘的牛郎、织女踏云而至,华服丽影的仙人翩翩起舞,立体的老牛活灵活现,巍巍天庭、琼楼玉宇、瑶池、南天门仿佛触手可及,风吹稻浪、瓜果飘香、山涧溪水等美轮美奂的场景一一呈现,让人如临其境。如此新奇的观看体验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演员演不了的,视频数字技术可以做到,人、幕、道具高度协调、恰到好处,这样的效果才能让人过目难忘。”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江松阳说。

“这出戏将最新的视频影像技术与舞台表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剧场舞台表演的空间限制,让剧中人物自由地上天入地,很精彩!”“演员表演到位,经典唱段也非常好听,值得细细品味。”深圳观众纷纷表示。

“不少黄梅戏的剧目都是经典故事、民间传说,很适合采用与高科技相嫁接的手段,技术手段与剧情相互配合、补充。包括《天仙配》,以后我们还会把《龙女》等一些神话色彩的戏都运用这种方式做一些有益的嫁接,真正意义上把科技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通过我们的实践,感觉这条路子是对的。”蒋建国说。

戏曲舞台上,牛郎织女的故事长演不衰。值得一提的是,戏曲史上的杰作,清初洪升戏曲创作的代表作《长生殿》,跟七夕关系十分密切。其剧名源自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七月七日长生殿”,不单如此,牛郎织女还贯穿全剧,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