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巴黎城市古迹幸免于难,但是首都面临全面重建。从战后建筑流派粗野派倡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到轻盈的钢铁建筑各自都有表现,地点聚焦于巴黎市中心以外的郊区,这里成了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
我们看到让·普鲁维设计的“新兴工业与技术中心”成为此时巴黎西北部的第一座新兴建筑,也是拉德芳斯区兴起的标志,这里慢慢成为金融中心,也是现代巴黎的象征。法国建筑师、建筑创新先驱让·普鲁维是战后使用新材料的代表,他将建筑与工程融合在一起,积极尝试新材料和制造技术,比如铝在建筑上的使用。他在巴黎郊区默东设计了14套独户住宅,为金属框架房屋,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短期住宅方案,但今天仍然可使用。
1958年,巴黎出现了第一座从结构框架到幕墙全部采用钢结构的建筑“中央再保险公司”,也出现了第一座摩天大楼——1957至1960年的克鲁勒巴尔博大楼,现代的巴黎又点缀了混凝土、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等不同的外观。
1961年,一个代表现代生活和交通的宏大建筑——奥利机场诞生了,位于巴黎以南13公里处,它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作为所在新城的大型综合体的功能。1961年2月2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航站楼揭幕:“奥利——一个拥有1200名居民的新城,一座建筑——于今天早上开放,它提供了一扇通往天空的大门。”仅仅十几年后,位于巴黎东北的戴高乐机场建成投入使用,体量更为巨大,设施也更为全面。
2
城市的发展需要首先解决大量人口增长的住宅问题,大型住宅楼设计给了许多新晋建筑师机会,也承载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想象,虽然有些成功,有些失败。
20世纪60年代末,巴黎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中的工人阶级让位给了中产阶级和管理阶级,人口向周边迁移。巴黎郊区尤其是东部出现了许多大型居住区,它们大多位置偏远,服务设施简陋,缺乏流动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为此,一批建筑师提出了各自的替代方案,比如勒妮·加尤斯特和让·勒诺迪在塞纳河畔伊夫里的中心城区改造项目,规划了七座塔楼,并在其间层层叠叠地垒加了星形建筑,可作为绿化地带,在一片令人感到压抑的巨大建筑楼群里,这一片塔楼独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