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共徘徊,为奉慈母特地来。璧月圆时瞻月相,壶天深处是天台……”这首描写中秋的古诗,作者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古诗记录了公元1740年的中秋节,乾隆陪着皇太后先到西苑万善殿礼佛,后游南海瀛台景色。一生写诗4万首的乾隆皇帝,据说关于中秋的古诗就留下100多首。
故宫月亮 苏阳摄
今月曾照古时人,对着中秋的月亮,人们也难免不怀古追思,想象着古代宫中过中秋节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皇宫里的中秋节怎么过?事实上,皇帝的中秋节和民间百姓的并无不同,也要供月、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只是更加讲究排场。据《清史稿》记载,清宫“中秋节”有着详细的典制,到了乾隆时期节令中秋节过得更为细致。每年中秋佳节清帝会在乾清宫设宴,并摆月供祭月。宫中月供,与民间一样。供桌上摆月宫符像,还要一个直径55公分、10斤重的大月饼。月饼上印有玉兔药图案。大月饼周边各带小月饼数盘,摆酒、茶数盅。供桌上还要摆应时鲜花和应时鲜果。《燕京岁时记》也载,中秋节“内廷供月例用九节藕”,“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建花瓣形”。九节藕,是指西苑叁海莲花池内所出九节生在一根上的果藕,象征着“九九”至尊。莲瓣形的西瓜,则是用刀将整个西瓜雕成数瓣,每瓣绽开如一朵大莲花。
乾隆的中秋节大多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同样举行月供活动,也会与民间一样举家合乐。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在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二十八种,其中有自来红小月饼。月供之后,自来红月饼会赏赐给皇妃和皇子。这一天,还要在避暑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为佳节增添喜庆。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后的中秋节,尽管大家族已现颓势,依然按照习俗团圆聚食。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把月饼这个中秋特定美食,描绘得如此美好。圆圆的月饼如同八月十五的满月,象征着团圆;而那“酥和饴”的香甜感觉,也同样象征着与家人团圆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