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唐僧取猫还是包公请猫:中国家猫传说溯源 (6)

唐僧取猫还是包公请猫:中国家猫传说溯源 (6)
2020-02-25 13:48:12 澎湃新闻

《一切经音义》的“经”即佛经,其书专门解读佛经。虽然上面提到的六处原佛经都与家猫无关,但早期佛教文献中确实存在一些与家猫有关的内容,而其相关性却表现在对养猫行为的禁止上。

从姚秦时期(384-417)鸠摩罗什(344-413)翻译的《佛说梵网经》卷下,到北凉(397-439)昙无谶(385-433)翻译的《优婆塞戒经》之《受戒品第十四》,再到刘宋时期(420-479)慧严(363-443)整理的《大般涅槃经》卷第七《邪正品第九》和卷第十一《圣行品第十九》,等早期佛教译著中,都明确说到了佛门弟子不准畜猫(等家畜)的律条。后世佛徒甚至将猫叫做“地行罗刹”,比之为鬼(清·书玉《沙门律仪要略述义》)。

我们知道,不同等级的佛家徒需要遵守的戒律是不同的,等级越高戒律越多。“优婆塞”即“善男”,也就是在家(非出家)修行的佛教徒。“沙门”则是佛教徒的泛称。也就是说,不畜猫是连最低层次的佛教徒都要遵守的基本戒律。

这些佛经中明确说到禁止畜猫的情况,恰恰说明很可能早期西方印度等地的佛教徒面对的,正是一个普遍畜猫的环境。

而事实上,面对老鼠咬坏珍贵的佛经等物,使得佛门对于养猫的戒律似乎并不怎么严格执行。僧人畜猫等家畜的记载,历史上并不罕见,后世僧人甚至有“猫有五德”的玩笑。“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李贺《马诗·其十九》)”白马寺的建立为中国佛教之始,即不讳言白马驮经。

僧人面对家猫的矛盾态度,使得其经典虽明令禁止畜猫,但家猫仍然有可能跟随佛教一起传播出来。

而传说中无论“包公取猫”还是“唐僧取猫”,也都与佛教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或许是巧合,或许表明了人们对家猫传入史实的依稀记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