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巧果,巧巧饭、巧芽面、巧酥等也都是七夕的特色食品。像在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就有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也有些地方讲究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巧芽,即提前七天生的绿豆芽。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浇在煮熟的手擀面上,一碗巧芽面就做成了。相传,食用巧芽面不仅可以乞求智巧,也有希冀爱情生根发芽的美好寓意。
此外,许多民间糕点铺会在七月初七这天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则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一个“巧”字,道出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无论哪种巧食,都表达着人们追求心灵手巧、阖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侯仰军说。
(光明网记者张倩)
每到农历七月七日,都有人为“七夕”正名,揪出它并非“中国情人节”而是“乞巧节”的历史起源。但这个节日在大多数人心中早已贴满浪漫标签,它的真实起源和含义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