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的国宝《平江图》诞生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它记录了南宋时期苏州的城市格局、规划,完整反映了当时的地图绘制技术,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平江图》之后的数百年间,在地理大发现、地理学的发展、地理技术的更新之下,人类对生活其中的地理世界有了更生动的认知。经纬,是织物的纵线与横线,也是定义地球空间的地理系统,常指代事物的条例与制式。王之纲的《经纬》以宏大叙述与《容器》的微观视角在展厅中交相呼应。《经纬》展开的是一部横贯古今未来的姑苏变迁史。从苏州的自然环境、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到当下傲人的经济发展、充满潜能的信息未来,在与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下,艺术家依托不同时期的地理数据,试图从“水系”、“路网”、“城市”、“通信”等不同维度展现这块土地上的“脉络”与“联系”,将人的社会活动与空间变迁进行宏观、抽象的艺术化展现,进而对这个地域未来的空间形态演化进行一次开放性的“计算”。遥感地理数据的视觉呈现和由人工智能算法对未来城市的艺术化探索构成了《经纬》严谨与想象的两个维度,如同纵横之经纬共同编织苏州城市变迁的巨幅图景和城市未来的大胆设想。
展览现场
开放的此时性与在地性
此时的苏州是本次展览的立足点,开放思维的边界是本次展览出发点。不论是以往,还是面对疫情下个体之间、集体之际相互树立壁垒的当下全球现实,艺术始终不知疲倦地为世界提供着一种不同于、甚至超越于和解或冲突的中间方案。世界的联系不取决于某事某地某人,因为网络已然形成。“糸”也许是连接两端的那个绳结、那个触动彼此认知的代码。在这里,策展实践与艺术创作通过蚕、绳、纸、符号、标签、书籍、光影、传送带等不同媒介将编织的基因作为纹理镶嵌在传统与未来、手艺与科技、记忆与遗忘、陌生与熟知、经验与想象之间,迫使它们不断纠缠而如丝如缕。
总之,苏州、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馆,将成为此时此地开始的新的文化故事。本次展览也将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公共教育的方式,与观众共同发酵出一种因糸(mì)而生的亲密关系,破除陌生感,牵手从传统而来的当代艺术。
本次展览由9月25日开幕,展期近5个月,至2022年2月16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