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吃一口冻米糖,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的日子,农事不再繁忙,家庭主妇们有的是时间,天气放晴,就纷纷开始蒸糯米、晒饭干、制作冻米糖。冻米糖,又作冬米糖,有些地方称为炒米糖、焦米糖,是浙、闽、赣等南方地区流行的经典小吃,有着“江南小切”的名号。老家在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正好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地,也有过年制作冻米糖的风俗,不过我们把冻米糖叫作“米焦”。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中说。文章中提到的炒米糖估计就是冻米糖,老家也有炒米,只是用来做米糕。不管是做冻米糖还是做米糕,都意味着快要过年了。何止冻米糖,腊月还没到来,迎接新年的喜悦已从家家户户门口晒着的竹匾上蔓延开来,糯米饭干、米糕米、糯米花、番薯片、芝麻、花生,张罗的都是新鲜的年货。

吃一口冻米糖,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冻米糖吃起来简单享受,做起来要经过“蒸—晒—发—熬—切”等程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打麻糍、做甜酒酿一样,做冻米糖也要先蒸糯米饭。提前一晚淘洗并浸泡糯米,第二天把浸泡了8到10小时的糯米沥干倒入饭甑蒸熟。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饭甑,备有一小一大两个,小的平时蒸饭盛饭,大的用来蒸数量较多的糯米饭、番薯干、南瓜干、菜干等。有些人家还会做个特大号的,办红白喜事流水宴席,几十桌的亲戚乡邻全靠它管吃饱。

糯米饭蒸熟后就晒“饭干”。把糯米饭倒在竹篾编成的竹匾里搅动翻晒,十天半个月,直到米饭完全晒干,粒粒分散,透明晶亮。民间饮食有个习惯,将新鲜的食材晾晒成干,既方便存藏又可以换个口味。于是,不仅有白菜干、包心菜干、萝卜干、莴笋干、笋干、南瓜干等蔬菜干,还有苹果干、梨干、柿子干、桂圆干、荔枝干等水果干,当然将“晒干”创意发挥到极致的当属晒糯米饭干了。

接着发“米花”。糯米饭干倒入热油锅中立刻膨胀,变成了米花一粒粒浮在油面上,有地方把冻米糖叫作米花糖大约就是因为这个。世上艳丽的、芬芳的、招蜂引蝶的花儿千千万,唯独米花饱满又雪白,出身油腻却招人喜欢。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可以吃的粮食之花——爆米花,不过爆米花用的是玉米,而不是真的稻米。发米花的时候,大人为了过年图吉利,总是鼓励孩子们多说几句“发了,发了”,以此讨个发财、发福的好彩头。孩子们可爱之处就在,有时油温太高大人一不留心把饭干发焦了,急着吃冻米糖的我们也一本正经地喊“太发了,太发了”。

吃一口冻米糖,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一锅锅从油里捞出来的米花被沥在竹筛上,下一步是熬糖浆。锅里加入的油、水、饴糖、白糖受热溶化成糖浆,糖浆要不嫩也不老,时刻用筷子蘸着观察拉丝情况。如果一拉就断,说明太嫩,米花结不了;如果拉起来很粗说明老了,要费更多的糖才能使米花结在一起。把握糖浆起丝的火候是做冻米糖的核心技术,和做豆腐一样,下米花、加石膏都在关键的几秒钟。每次我们都准备好米花、花生、芝麻,全神贯注地等待父亲的指令。“来了,来了”,父亲一声令下,那两三秒我们就往锅里倒料,场面紧急堪比火箭升天倒数计时,内心紧张犹如百米冲刺铆足劲头。

用铁铲在锅里把米花、花生、芝麻与糖浆搅拌均匀,出锅后倒入木箱,用铲子和木条碾平压实。每回看到柏油路面施工,工人开着机器碾压冒着热气的柏油料,不由地会想到压冻米糖的场景。压平后翻箱倒出,趁热用菜刀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既脆又香的冻米糖就这样做好了。

冻米糖味道分明,包含着松、脆、甜、香;色彩鲜明,交错着米花的白、花生的红、芝麻的黑,自然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点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天围坐炉火,除了茶酒,冻米糖也是一道是待客的好茶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守岁时,冻米糖是辞旧迎新的吉祥吃食。“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回家拜年,冻米糖还是娘家不舍送别的伴手礼。有了冻米糖,过年串门谈天更有味了,迎接新年更吉庆了,拜年回礼也更有情谊了。

吃一口冻米糖,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做好的冻米糖装在铁皮洋油箱里,过年前后可以放开肚皮大胆吃,一旦过了正月十五,家中大小就自觉地不多吃了。冻米糖、米糕是第二年开春后母亲采茶、父亲砍竹条的上山干粮,有时甚至要接应到第二年的秋季抢收。不吃归不吃,可毕竟是孩子,嘴巴还是馋的、内心还是想吃的。梁实秋写过《馋》:“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单单一个“馋”字就能勾引味蕾释放出丰富的唾沫,从正月一直延续到腊月,等到再次吃到刚切好的冻米糖,好味道已经超出一片薄薄的冻米糖本身了。

谷种播种、秧苗插田、新稻收割、糯米饭蒸晒,一路走来,冻米糖赋予了过年最低调也是最隆重的意义。现在平时想吃冻米糖就能吃到,只是好吃的味道却停留在记忆中。冬藏、春耕、夏种、秋收,饭甑、竹匾、洋油箱,婚嫁、祝寿、乔迁,生儿育女、添子增孙,四季流转、人生轮回中,冻米糖也从热闹变老成、从风俗变风景。我们渐渐没种植的时间、没制作的场合、没等待的欣喜了,将其制作技艺保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对冻米糖这一即将消逝的乡愁的念想。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