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院长的作品,在传承和创新方面表现得特别的明显。中国伟大的民族艺术的精华,在我们的国画上体现的非常的清晰。那么我们看到笔墨随时代,我想也是我们习总书记谈到的,我们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和时代的民族文化复兴,需要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独立的创造和兢兢业业的表现。
王锐广西书画院院长:
杨晓阳院长这个展览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我们从中能看到他对于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文化主题,通过几十年的时间来磨练、沉淀和打磨,作品中所蕴含的这种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乃至政治性,都是高度融合的。
艺术家简介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
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
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
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
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
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调至中国国家画院任院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后导师,教育部高教名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杨晓阳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学院和画院建设以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多项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美术界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展览介绍
“丝绸之路”是2000多年以来贯穿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往的“神秘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5年杨晓阳从西安出发,沿丝路古道一路骑行到新疆,历时4个多月,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丝路沿线城市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俗和民族风情。彼时的身心震撼使他从此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在之后的30年里陆陆续续地对境内外许多丝路沿线的城市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和体验,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到中西结合的创新,最终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的升华。
本次展览收录了杨晓阳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400余幅精品,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四大部分,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以及写意水墨的突破与创新。恰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这个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将给我们以启示。
生活写生
写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艺术家面对现实和把握现实的能力,因而成为检验和锻炼艺术家造型能力与现实敏感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写生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而且也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速写式写生成为检验一个艺术家造型能力和对生活的敏感性的试金石,在迅疾而简练的线条中展现出艺术家对解剖、透视、构图、章法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写生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思考和个性。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写生这个概念来自西方,但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融汇了中西两种写生的概念与方法,特别是在中国画的写生中,这种融汇显得更为突出。由此观察,杨晓阳的写生就是这种融汇的结果。杨晓阳继承了其老师刘文西坚实的造型和把握大场面的能力,非常重视到生活中去获取创作的灵感。他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这也使他获得了快速把握多人物、多场景的复杂画面的手段。他的速写写生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感受的表达,但同时又注意细节的丰富性。特别是他不仅形成善于构建画面的完整感和作品感的特征,而且也逐步形成了其朴实、生动、完整的速写风格。这为其水墨写意画奠定了基础,且已形成独立的艺术作品。
写生头像8 26cm×32cm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