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周振威

周振威,江苏无锡人,生于195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美术教师,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专著有《速写教程》、《吴门画派名作欣赏》、《周振威美术作品集》、画册《因心随缘》、影像教材《周老师讲高考美术》及教学论文数十篇。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您创作的大型国画作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深受人们喜爱,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能否分享一下作品的创作初衷和灵感来源?以及您希望通过这幅作品传达观众的信息是什么?

周振威:2020年春节前后的一场疫情,不仅武汉论陷,全国都处于病毒肆虐的险境中人人自危。而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大批医务人员,却不负使命,冒着生命危险,勇赴武汉,治病救人。那一份份激情的请战书,一枚枚鲜红的血手印让我这个已退休的美术老教师深感敬佩,热泪盈眶!感动之余,决心用自己的画笔来尽情歌颂这些白衣天使的可敬与可爱。

画面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大批医护人员大踏步砥砺前行,沉着的神情,坚毅的步伐,紧握的拳头,表现了他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他的身边,一群可爱的白衣战士都被防护用具包裹得严严实实,暗示着疫情的严峻与凶险。但透过透明的防护罩,那一双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却是那么善良而坚定,令人鼓励,引人振奋。而在一个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周围,我用淋漓的黑色墨韵强烈表现病毒的肆虐与扩散,以此衬托白衣战士不畏生死,逆向前行的社会担当与医者仁心!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画作历时28天,画题采用林则徐的爱国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画作于2020年3月10日,发于《上海情愫》公众号,引起社会反响与共鸣,苏州教育局记者特为此写了专题进行宣传。

两天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专栏,用《苏州退休美术教师用画笔述说医者可爱与可敬》为名,专题介绍了此画的创作,其影响更为深远。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另外,在全国严防死守,全民做核酸的那些日子里,我又被医护人员如妈妈般温柔可爱的行为所感动,创作了另一幅国画《宝贝别怕,阿姨不会让你疼的》,如果说上一幅作品的风格是严谨与激情,那么第二幅作品则是温柔与轻松,着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可爱。

作为一名退休的美术教师,能在晚年为社会的正能量颂德,我很开心。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您曾被邀请为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与业务培训,与学员分享艺术理念和经验,您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在教学工作中,您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

周振威: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如:正义与责任、感恩与宽容、美好与善良、仁爱与友谊、同情与互助,以此塑造学生健全的美好人格。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人品的自我修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就能和谐处理好家庭矛盾,有才能的进而可治理好国家,使之和平昌盛于天下。可见好人品就是每个人乃至国家安生立命的根本。

在为骨干教师的培训讲课中,我特别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中国的书画作品,都非常重视“画品即人品”。所谓“人品不高,笔墨无法”。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也应该树立“学画画,就是学做人”的理念。就如我们品读《岳阳楼记》,感悟的是“无我”的崇高境界,品读《醉翁亭记》,领略的是“与民同乐”的博大胸怀一样,许多传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都具有感化心灵,润物无声的潜化作用。这都需要我们年轻的美术教师在日常的美术课程中慢慢引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当然,除了作品的欣赏引导外,在学画的技法训练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人品的魅力。

比如,要画好一幅美术作品,我们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法来表现,如人物的造型,场景的搭配,色彩的运用,其中汇合着各种艺术元素:大与小、长与短、冷与暖、枯与湿、浓与淡、虚与实等等。而学画的重点,就是如何总揽全局,从整体出发,将这些如同“命运共同体”般的对立元素,恰到好处地处理成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谐与统一。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途人觅诗句留客听山泉》

好的艺术作品是如此,其实做人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比较自私。可在社会中,你就不能太自私,否则就难以融入社会,而你与社会的不和谐,会使你的人生非常纠结,甚至痛苦。而学生若能从绘画的理念中,懂得人生也必须从大局出发,生活中要善于换位思考,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各个元素,要互相谦让,互相映衬,和谐共存一样,那他生命的蓝图,也将会更加美满和幸福。因此,在学画过程中,若能培养造就学生顾全大局的习惯思维,不仅有利于绘画,更有利于他的人生。而每一个健全的人格,将对整个社会又是一种多么强大的正能量啊,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0年我三天的培训课程反响很大,吴江教育局为此特邀请我为吴江的全体美术教师进行培训。2021年,苏州教育局再次邀请,题为《苏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班》,二百多名学员济济一堂。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能为苏州教育做一点贡献,我很高兴。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艺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周振威:首先我并不是您所说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虽然被江苏省评为省美术特级教师,但在我心里,我只是苏州第六中学的一名退休老美术教师而已。但我骄傲的是,我们有5000年伟大的文明史,那些充满宇宙智慧的儒、释、道经典文化,世世代代哺育着中华民族,是我们赖以茁壮成长的根与魂。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而更可贵的是,中国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能力,不管是那国的文化,只要符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就能一拍即合,融会贯通于其中,从而更加丰富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佛教如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是如此。我想,这就是“培根铸魂”的意义所在吧。

而作为一个退休的美术教育者,为丰富晚年生活,仍可将手中的画笔,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讴歌社会主义新人新风尚而努力,并乐在其中。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查济之晨》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在您的创作中,是怎样体现“为人民服务”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周振威:我50年出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深知祖国繁荣的今天来之不易。又非常喜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但因教学于学生的高考,我深知肩上的重任,工作期间,我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爱好。65周岁退休后,我终于可以潜心追求、研究传统书画,真的非常开心。而追求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就是我退休后的精神家园。

学习之余,我乐于创作。早年,我在盐城就曾为新四军纪念馆创作了由江泽民题词的大型陶瓷新四军将领人物壁画《江淮英杰,卫国干城》,为盐城陆公祠创作八幅明末名臣陆秀夫人物故事绢画,现都陈列在纪念馆内。调回苏州后,为了孩子们的前程,我一心扑在工作上,二十多年没有再搞创作。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深山会友图》

现在所画的作品都是我退休后完成。如:

2018年为悼念女飞行员余旭烈士牺牲二周年,创作国画《洒热血而殷土挥长剑以保国门》。2019年创作国画小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0年疫情期间,创作大型国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和疫情爱心国画小品《宝贝别怕,阿姨不会让你疼的》。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创作国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画展出后被苏州教育博物馆收藏)。2022年,为赞叹民国四大高僧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创作印光大师人物画《一心念佛》(此画被苏州佛教艺术馆珍藏并展出)。除此,我还创作了许多传统的山水花鸟作品,并由我妻子为每幅画撰写了赏析小文,发表于《上海情愫》及《无念花》公众号上。

回顾我的创作历程,都是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与心得,以及对社会上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国人的赞美。我觉得中国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一方面得益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国家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更有大批为之奋斗的国人的不懈努力,这些时代的强音激励着我的创作热情。我要为祖国为人民歌之颂之!我想,这就是我要表现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及“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吧。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洒热血而殷邦士挥长剑以保国门》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您认为您当下的艺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周振威:观念是最重要的,这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直接关系,也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因素,更是选择主题的内动力。语言是为主题服务的,要丰富多样,这就需要练好基本功。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我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胸有成竹,一种是胸无成竹。前者适合主题创作,也是一般创作所遵循的原则。后者则是文人自得其乐的表现,所谓“画若对弈”,其过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笔生发、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如孩子搭积木,步步生趣,笔笔抒情,心手双畅,怡然自得。

我爱前者,更爱后者矣!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艺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周振威:关于中国美术在国际中的应有面貌,我认为中国美术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审美理念来源于易经的高维智慧,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及理念,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只是近百年来,中国饱受西方欺凌,连同文化一起被世界轻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也与日俱增,作为美术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并通过手中的画笔,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让世界从新认识中国。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喜鸽图》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王天紫: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周振威:我认为美术创作应有感而发,是自由自在的精神劳作。既有如明代袁宏道所说:“任性而发是为真情,率性而行是为真人”的潇洒与痛快,更应是孙过庭《书谱》所赞:“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智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从心而不逾矩的修为,即“半缘修道半缘君”是也。

美术创作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退了休的我乐趣所在,但要进步必须学习,所以学习永远在路上,这样的创作才能与时俱进。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周振威

《山村初醒》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