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在启皓艺术馆盛大开幕。本届双年展由艺术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办,启皓中心协办,MediumMedia®出品。本届双年展以“灵光涌现”(Earthwise) 为题,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与王乃一担任策展人,历经两年精心筹备,汇聚全球50余位最具实验性、想象力和话题性的艺术家与科学家,共同穿梭想象之上,徜徉寰宇之内,在萦回之中探索万物意识与行星智慧。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与科学家跨学科联袂呈现
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类与技术之间的深度纠缠正在加剧,人类与“非人”的绝对区隔早已崩解,人类与万物之间的生命关系需要重构。“智能”这一原本主要用来形容“智人”的概念也正在不断被刷新,而“智能体”也从人类智能不断延伸到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自然智能、行星智能等有待发现的智能载体上,并涌现出人机混合、人物混合、物机混合等新的“混合智能体”。“混合智能”或许将成为一种新的智能,不断地与人类意识异质交错,从而达成某种共同的话语,让我们得以与世间万物展开沟通。
《新陈代谢》,托马斯·费因斯坦,2024年
METABOLICA-HYDRA, Thomas Feuerstein, 2024.
《存而有疑》,叶锦添,2024年
Existential Doubt, Tim Yip, 2024.
“灵光涌现”(Earthwise)作为一种隐喻,从以智为介到万物灵韵,多种形式的智能错综复杂,萦绕于展览之中,不断激发我们在更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之中探索未知之域。参展作品更是围绕“如何从广义行星视角来理解智能?”这一关键而又迫切的追问进行了极具思辨性的探索,50余位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语境、学术背景的艺术家、科学家在这里汇聚,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一个展览的范域,而是展现为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一次深入的思想实验。艺术家和科学家们以混合媒介呈现了他们对“智能”这一概念的多维认知,这些具有思想实验性的作品能够帮助深化我们对与所有生命体共享命运的认知,并进一步审视人类历史对他者日益增强的影响与主观塑造的能力,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与世间万物,甚至是宇宙时空的链接,从而跳脱出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理解世界、构建规则的模式。
《图恩格尔》,王之纲,2024年
Tuengel, Wang Zhigang, 2024
《图恩格尔》,王之纲,2024年
Tuengel, Wang Zhigang, 2024
启皓艺术馆——最受瞩目的北京文化艺术地标
作为启皓艺术馆首个艺术大展,本届双年展以艺术为灵感,科技为链接,共同构建了一个融合创新、对话未来的全新艺文生态。启皓艺术馆位于北京亮马河畔的启皓中心,坐拥3万平亮马河岸景观、四季景色别致的河畔景观花园。作为北京最受瞩目的文化艺术地标,启皓艺术馆于今年年初重磅揭幕,其建筑设计出自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之手,以标志性的几何结构和光影交织的独特美感而著称,建筑本身如同一件艺术品。
启皓艺术馆光影长廊
Genesis Art Gallery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携手启皓中心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一合作不仅秉承了当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实践“文化+”战略,也将汇聚来自艺术界、科学界、产业界等多维能量,在更广泛的领域持续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持续激发全新的思想与观念。
开幕当天,启皓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力先生,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汪黎明先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郝凝辉教授,策展人费俊教授和王乃一女士、以及参展艺术家叶锦添先生、王之纲教授、加里·希尔 (Gary Hill) 先生、arc/sec实验室的乌韦·里格尔 (Uwe Rieger) 先生与刘一囡 (Yinan Liu) 女士、亚历山大·格罗夫斯 (Alexander Groves) 先生、简鸣谦 (Tobias Klein) 先生,策展人张尕先生、陆蓉之女士、菲利普·齐格勒 (Philipp Ziegler) 先生、爱丽丝·科格尔 (Alice Koegel) 女士、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 (Andrea Del Guercio) 教授等重要嘉宾出席了开幕典礼。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开幕现场,2024年
Opening Ceremony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全球首个艺术与科技双年展,构建艺术、科技与未来的深刻对话
作为全球首个聚焦艺术与科技的双年展,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艺术与科技对话的平台,跨越艺术与科学之间严格界限,打破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以及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的界限。双年展不仅是跨学科探讨永续未来路径的实验场,更是编织汇聚艺术与科技生命互联的序篇。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灵光涌现”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艺术、科技与未来的深刻对话。在艺术与科技展览方兴未艾的当下,双年展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动未来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学术平台,旨在成为艺术与科技实践的推动者,跨学科智识网络的倡导者,数字文化产业的赋能者,以及全新艺文生态的建构者,它将以更多元的视角介入到全球艺术与科技的对话和未来图景的多重想象之中。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第二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现场,2024年
Exhibition View of 2nd Beijing Art and Technology Biennale (BATB), 2024.
50余位享誉国际亦深耕在地的艺术家与科学家利⽤数字技术和混合互动媒介,透过作品的在场性,构建了⼀个复杂的“星丛”,揭示了⼈类、⾮⼈类;⾃然、⾮⾃然;科技、超科技之间的深层联系。他们通过前沿科技对⾃然万物进行探究,试图捕捉并呈现万物的“灵光”,为观者营造一种超越感官的知觉体验——感受宇宙万物灵光所蕴含的能和流,体验“宇宙觉醒”,并与之化⽣涌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