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之时,正值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在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有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于是在菊花含苞待放时,人们便将其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成菊花酒,待来年重阳节的时候开坛饮用,在古代被看作是“吉祥酒”。
到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已经很普遍。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人们或将茱萸佩于臂,或佩戴装有茱萸的香袋,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敬老爱老的新内涵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由此对重阳节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被文人墨客吟咏进一首首诗词佳作之中。
唐代文人所写大多是重阳节习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人们最熟悉的当然就是王维的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