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鲶鱼”风筝
当年,在“四面钟”这个南城风筝爱好者的聚集之地,不能不提两条著名的“大鲶鱼”风筝:两条鲶鱼样的风筝一黄一绿,八尺的鱼头带着十丈的身子,这是北京著名药店“同仁堂”的股东在“哈记风筝铺”订制的,出自哈氏第二代传人哈国良老先生之手。每年风筝季节遇到风力合适的时候,将两条“鲶鱼”同时放飞,这两条“鱼”头部不摇不摆,钻高爬升,尾巴随风飘动,再配上精美的画工,鲜艳的色彩,在高空中姿态潇洒活泼,蔚为壮观,一出前门或者宣武门,老远就能看见。鲶鱼风筝每条都需要三四个青壮年操纵,实为风筝中的精品。后来据说在一次放飞当中忽然遇到一股狂风,由于风筝线已用多年,放飞前没有仔细检查,线断了,另一只后来也不敢再放了。
老北京的规矩,放风筝在清明过后即收摊,这个风俗据说与“放晦气”有关。早年前,每至清明,家家上坟扫墓,郊外踏青,把家中的风筝也带上,当祭奠完毕,在郊外广场将风筝放起,当风筝升入高空之后,将风筝线剪断,预示着将上一年的病灾、晦气,全让风筝给带走了。故清明以后视风筝身上带有晦气,这谁还敢往家买啊?没有买主,卖风筝的也就收摊了。
另一种民间习俗是,当你放的风筝掉到别家的院子里,讲迷信的人认为不吉利,就给撕了,如你要得及时,或是隔墙、对门的老街坊碍着面子不能不还给你风筝,但必须在风筝上捅一个窟窿,谓之破了晦气。这些迷信后来被破除了,其实清明节以后也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如今更是一年四季有风就可以放。
此时的风筝摊也给老北京萧条的市面增添了一份活力,每个摊点挂满一墙的花花绿绿的风筝,给北京的街头打扮得五颜六色,也给老北京人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北京人无论买什么都非常挑剔,认准了你的货就是多跑路也心甘情愿,买的是名气。所以,各摊的摊主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吸引买主。故北京有不少风筝世家,几代相传,老北京的玩主也能根据风筝的比例尺寸、画面造型,甚至所画蝙蝠的形状,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家的作品,就是把纸全撕了,光剩一个风筝架子也能辨认出来。所以说,老北京摆风筝摊的摊主要是没有两下子是很难站住脚的。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去哪里玩儿了呢? 小编早已过了“过节”的年龄,只有小时候一首首极富京城色彩的童谣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