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辛全生,一个爱穿中式褂子的大爷,自称一辈子没上过班,说话爽朗,笑眯眯的。这位看着似普通邻家大爷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么说吧,前些日子故宫和央视一起举办了一次全国木匠大比拼,全国海选出了1000多个木匠,辛全生获得了第一名。“决赛时仿造养心殿木门做了个小木门,故宫专家看了以后,给评的第一。”辛全生自信地说。他就是响当当的木匠“大师”,传统木工榫卯技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40多年木匠生涯
辛全生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个,他自己行二。16岁学艺的辛全生,当时学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能“有口饭吃”,有个手艺,所谓“干活儿吃饭”。跟随一位天津的木匠老师傅,当年的小辛早上6点多去师傅家、晚上6点多回自己家,天天跟着师傅学徒。“那会儿师傅忙,我去的时候自己就有些基础,一开始就能动手帮着干粗活儿,刮刮料,一家一家跟着师傅去做木工,留着心认真看着师傅做活儿,然后自己上手练,那时候做得多的有‘高低高’的柜儿,两头高中间低那种。学习的时候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吃饭的时候拿筷子,手都在抖,累的。每天干活儿都特别认真,生怕师傅不要自己,中午经常简单吃个饼,就是从早忙到晚。就这样学了快两年,自然是不挣钱的,只是卖力气,努力学艺,临走的时候师傅送了我一些工具,于是就这样出师了。”
辛全生回忆,那时候做个专业木匠还是很挣钱的,普通人上班一个月只能挣个不到20块钱,但师傅那会儿不时的一天就能挣10多块钱,打衣柜、沙发、酒柜、桌椅板凳、床等等,忙得不行。在那样的年代,人们家里几乎样样家具都是请木匠来打,特别是结婚用的家具。
“山河壮美遗珍荟萃”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之瑰宝暨2019首都文博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著名风景名胜景区和博物馆为载体,荟萃区域内传统文学、技艺、美术和民俗类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