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水库露出水面的石窟遗存,图片为仁寿县文管所提供
仁寿县历来是四川省有名的严重干旱县,“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可以说是仁寿县严重缺水情况的真实写照。上世纪70年代,为抗击旱情,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四川第一个大型引蓄灌溉工程仁寿黑龙滩水库开建。在黑龙滩的高山峡谷筑起271米长的堤坝,锁住了来自都江堰的3.6亿立方清水,湖面23.6平方公里。而正好在水库上游主航道上的大坐佛和周边的千佛造像也一起随之淹没于碧波之下。“每当农田需水季节水位降低,部分遗迹就会随着水位高低变化,局部或全身露面。但是这尊大坐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有的时候只是头部隐隐约约看到一点点,有时候坐船经过,也只看见水底下一点隐隐约约的影子,像海市蜃楼。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佛像重新露出水面,内心激动不已。”徐成村对澎湃新闻说:“这尊大坐佛在文革时期面部曾被毁坏过。经过半世纪水的浸泡和侵蚀,除生满青苔和水腐蚀的痕迹外,大佛佛身依然清晰完好。目前所见,大佛所在龛窟上长满了茂密植物,遮挡住了大佛的肩部和脸,只能看见大佛佛身的袈裟线条唐风扑面,双手置于膝盖,膝盖以下被泥沙掩埋在水下。”
仁寿黑龙滩水库露出水面的唐代大坐佛近景,图片为仁寿县文管所提供
当年技术和文保理念等问题留下的遗憾,今天是否能有所弥补,徐成村对此表示很难,“黑龙滩深水时节,你根本看不见它。只是这几天农田用水多,水库水位下降,才浮出来了。雨季一到,马上又会被淹没下去了。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科技,但是如果要保护,工程会非常大。”
黑龙滩水库露出水面的石窟遗存,图片为仁寿县文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