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西汉黑漆地朱漆绘对鸟纹耳杯(图二十六),1958年出土于清镇琊珑坝汉墓,麻胎,黑地、朱绘,呈椭圆形,杯壁为弧形,底心微凹,髹以黑漆。内壁为朱漆。口沿一周绘雷凤纹。两耳铜扣鎏金,呈新月型,正面绘雷纹,背面绘卷草几何纹。这件漆器外壁有70字针刻隶体铭文:“元始三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羽画木黄耳棓。容一升十六籥。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羽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具有如此完备记事铭文的漆器,在国内出土汉代同类漆器中实属罕见。
西汉黑漆地朱漆绘对鸟纹耳杯(复制品)
雕刻造像
雕刻造像自古有之,常见的有木雕、玉雕、铜雕、石雕、牙雕等,造像多为保佑家庭平安、兴旺、聚财等而制,并带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色彩,从大的类别上来分,主要有佛、道两类,其中尤以后者居多。长久以来,雕刻造像都被民众赋予丰富的文化涵义,且多有祈求平安吉祥之寓意。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近两千载。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馆藏明菩提达摩佛铜造像(图二十七),佛像头颅光突平滑,颅后下部以一个个小曲状发卷环绕。面向前微抬,张嘴露齿,瞠目,眉宇紧皱,两耳下垂,高鼻梁,面容清瘦。上身赤裸,肩胛凹洼,骨骼突现,腹部凹入,左右肋骨历历可数,后背显露出背胛与节节脊椎,显示出苦行僧的真实形象。宽松的僧裤挽至膝间,褶裥叠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行修炼意志。达摩一足上蹲,双手抱膝,与下颌相承,一足下垂,作寂坐状。一副超然物外、禅定静穆之态。铜像表面光滑润泽,棕色发黑,更显老僧深沉严谨。
明菩提达摩佛铜造像
馆藏清圆雕白玉太白像(图二十八),玉质纯净莹润、颜色青白自然。取整块玉料为材,根据玉石的自然形态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圆雕技法,随形赋意,施以雕镂,生动地塑造出唐代大诗人李白醉倚书函,持杯望月,若有好诗盘旋胸中,随时喷薄而出之情状。圆雕玉像舒畅健朗、转承启合,镌刻技巧极精湛,应为清代玉雕高手所作。充分利用原玉石的奇美材质,以恰到好处的雕琢,使雕像在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上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清圆雕白玉太白像
自3月13日上海博物馆正式恢复开放起,至今全国已有15个省的省馆恢复开放。今天(3月24日),湖南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八家省馆同日恢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