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姬英明:考古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姬英明:考古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2019-10-15 11:06:56 中华网文化

“八千余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形成过程非常之复杂,但传承发展的过程更是非常地不可思议,近些年众多的古遗址发现,都在一次次地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久远传承。还有非常多的古遗址,都和当地民间传说有无可比拟的契合,比如有伏羲女娲传说的‘大地湾遗址’,有神农炎帝传说的‘北首岭遗址’,还有尧王城地名的 ‘尧王城遗址’。这些遗址在没有被发掘前,当地民间自古至今都在以祠庙或地名等有形传承,还有一些地方民间故事或祭祀等无形传承,都是在多方面地证明古老中华文明的博大根深和不间断传承。”姬英明说。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是姬英明先生于去年冬至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宗旨。10月初,《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先生在延续前八期的探源后,第九期探源来到了黑陶的故乡,龙山文化的发源地、陶唐氏的故里山东,对济南龙山、泰安大汶口和日照的尧王城一带的古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源考察。陪同探源考察的还有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刘兴明、山东大学易学博士张晓周等同仁。

“本次‘龙山文化山东行’是我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第九期,能得到刘教授张博士等山东同仁的热情支持,我感到莫大荣幸。发源于山东境内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对华夏的文明进程起到过无法估量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发现的‘尧王城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等,把古史遗册和民间传说的东夷陶唐氏至尧帝西进融入华夏脉络的过程,展现的一览无余。”姬英明说。

姬英明:考古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据悉,“龙山文化”是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济南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黑陶而得名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出土的黑陶薄胎而光泽黑亮,引起了当时被称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的李济先生的关注,在1930年他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在此之后,历代考古学家们对龙山文化类型的遗址进行了全国性的多次发掘,大部分类龙山文化的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辽东、江苏、安徽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龙山文化的特点以薄、硬、光、黑的陶器为最,故而也称“黑陶文化”。考古专家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4500年前至4000年前。龙山文化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是中华文明融合发展升级的全景展现。

反观大汶口文化,则是龙山文化的前期阶段,因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约6500年前—4500年前。

姬英明:考古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此次探源中,集“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于一身的“尧王城遗址”吸引了一行人的关注,在姬英明看来,尧王城遗址虽然目前仍处于继续发掘中,但薄如蛋壳的“蛋壳黑陶”和52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以及自古传承的“尧王城”地名和“五指山太阴太阳”图腾,都给了他无限而遥远的历史想象。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日照高兴镇南辛庄子和安家尧王村一带,东距黄海5公里。公布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文化堆积约2—3.5米,最厚处可达6米。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最神奇的是本遗址处,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尧王城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积比两城遗址还要大,是当时亚洲龙山文化遗址中最大的都城。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古专家介绍,尧王城遗址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等时代风貌。遗址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和少量骨器等。陶器有泥质和夹砂黑陶、灰陶、红陶、白陶等。其中红陶和白陶器物,仅见于鬶。陶器的主要器类有鼎、鬶、罐、盘、杯、盆、器盖、纺轮、镞、网坠等。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遗址之一,尧王城遗址是一处由大汶口文化过渡到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是一个较早发展起来的聚落,核心时代是距今5000—4000年前,考古大家严文明先生也较为客观地将此时期称作“龙山时代”。

姬英明:考古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考察途中,我们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冒着风雨来到尧王城遗址,发现本遗址的村名就叫‘尧王城村’。年近七十依然健硕的文保员安保臻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安氏一族从何时在此地居住,他不得而知,但仅是家谱记录就能追溯到明朝。”

上述发现,让姬英明再次陷入思考,同时也让他再次发出了对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感叹。“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传承过程非常地不可思议,近些年众多的古遗址发现,都在一次次地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久远传承。众多古遗址都和当地民间传说有无可比拟的契合,比如有伏羲女娲传说的‘大地湾遗址’、有神农炎帝传说的‘北首岭遗址’、还有尧王城地名的 ‘尧王城遗址’。这些遗址在没有被发掘前,当地民众自古至今要么以祠庙或地名等有形方式传承,抑或是以故事或祭祀等无形方式传承。客观地说,考古发现一再证明,有一些历史真相在民间得以真正传承。”

“文化自信源于自观、自知、自明、自重。自观者才能自知,自知者然能自明,自明者必然自重,自重者当然自信。如国人皆能自观自知自明自重,何愁我中华文化不自信,不复兴!”话至此处,姬英明不无激动。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