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周礼》与中国水管理起源

《周礼》与中国水管理起源
2020-06-09 11:07:01 牛志奇 学习时报

水利是起源古老且历史悠久的公共事业,是在自然生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类活动。作为儒家经典,《周礼》主要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其中涉及水利内容主要在《夏官司马·大驭》《地官司徒·遂人》《地官司徒·草人》《秋官司寇·司隶》等篇中。《周礼》是中国古代最早阐释水利与自然、水利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文献,最早制定了中国古代全面的水利典章制度,设立了水官并阐释了沟渠与井田的关系,规划出理想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

水官的设置及其职责

《周礼·太宰》明确记载了虞衡制度:“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在《周礼注疏》中也进一步明确:“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虞衡制度的设立,表明先秦时期的水管理从对山川江河的认知,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的制度安排,进而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职官,颁布有关保护山林川泽的政策法令,规范社会生产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虞衡制度的核心之一是水官的设置,这是国家水行政管理体系的雏形,为历朝历代的国家水行政管理体制作出了先导性、制度性的安排。水官的设置体现在《地官司徒·草人》中:“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川衡”就是管理河流的官员,“泽虞”是管理湖泊的官员,其主要职责是颁布保护河流湖泊的政策法令,并履行监督处罚职责,保护水资源。“川衡”(河官)的职责除了负责掌管巡视河流,并执行有关的禁令外,还“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讲的是:合理安排守护河流的民众,按时安置守护人,有违反禁令的就抓捕而加以惩罚。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一是周代把河流视为公共资源,设专官管理,是执法主体;二是对民众的行为予以了规范,通过严苛的惩罚禁令保护河流。可以看出,水管理的水权意识和法制理念在先秦时期已经具备,并上升到了国家法制的层面。

“泽虞”的职责除了掌管湖泽的有关政令外,还“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馀于万民”,讲的是:划分湖泽的范围,设置藩界和禁令,使当地的民众守护湖泽里的资源,按时缴纳皮、角、珠贝等给玉府(玉府是朝廷掌管玉的机构),其余的财物分归民众所有。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一是国家对湖泽的管理是划定保护范围并制定法令;二是对湖泽里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有上缴国家的品目(比如:珠贝),其余留给老百姓。这种分配方式强调要处理好国家与个人对资源的分配,除交给国家的指定物品外,其余的全归老百姓所有,呈现出周朝的资源分配制度特色,也是西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分配制度中的具体反映。《周礼》不仅留给后世内容丰富的自然史,也蕴含着中国古代的生态观以及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观。

“职方氏”与河流湖泊管理

《周礼·职方氏》记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职方氏是掌管国家地域的官职,所管辖的全国国土地域共划分为九个州,分别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然后将各州的水资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作为国家水资源管理的指南。《职方氏》一一列举各州的疆域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将九州的水资源分为泽薮、川、浸三种类型:泽薮是人们从事水产和渔业的水域湖泊;川是可以通水运的江河水道;浸特指有灌溉之利的塘泊或河流。如荆州:“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其川江、汉,其浸颍、湛。”如青州:“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荆州的行政区域内有衡山,湖泊有云梦泽,河流有长江、汉江,浸有颍和湛(指今长江中游的涢水和沮漳河);青州的行政区域内,有沂山,湖泊是望诸(今豫东和鲁南一带的古湖泊,已湮没),河流有淮河、泗水,浸有沂水、沭水。《周礼》的九州是早期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九州同时被记载的江河和湖泊,是中国疆域内最早获得命名的水体,是对中国区域水资源最早的系统阐述,也是最早的水土资源规划,并最早纳入了政府管理范畴的公共资源。这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河流、湖泊特性及其流向的研究,为后代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古河流、古湖泊的消亡变化与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农田水利体系

《周礼·匠人》记载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的建造标准:“匠人为沟洫……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根据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周朝把沟渠的名称及标准规定得非常细致:宽一尺、深一尺的叫作畎,宽二尺、深二尺叫作遂,宽四尺、深四尺的叫作沟,宽八尺、深八尺的叫作洫,宽二寻、深二仞的叫作浍,浍就直通河流了。浍、洫、沟、遂、畎与现在的干、支、斗、农、毛相对应,浍应该是现在的干渠,与河流相通。《周礼》中对农田水利灌溉沟渠体系的记载,一是标准化,对不同功能的沟渠大小、尺寸都有明确的规定;二是系统化,建立了由浍、洫、沟、遂、畎构成的水利灌溉沟渠体系,这个体系的设置十分严密和规范,不同的名称具有不同的功能。这是我国水利灌溉标准体系的开创之举,对先秦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官司徒·遂人》对沟洫系统以及管理有最为系统的描述:“遂人掌邦之野。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遂人,是西周时期管理乡野的官员,遂人对治下的水利公共基础设施负有管理责任,遂人的属官有管沟和径的夫,夫分十夫、百夫、千夫、万夫,按照沟洫和道路的级别和数量设置,对沟和路的分级描述,实际上是古代版的农田水利工程系统阐述。“井田制”是儒家倡导的理想田制,在周天子公田有所实施,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沟洫原为井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沟洫提升到“井田制”制度层面推行,体现出上古中国的治理意志和层级分明、功能明确的农田水利系统规划,代表着水利在古代中国生态文明体系中的独特标识。这是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与管理的最早阐述,对西周时期“井田制”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西周乃至后代的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古代社会的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