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镜双城》中的鲛人落泪成珠在历史中存在吗?

近日,电视剧《镜双城》开播,由于原著本就火热以及主演粉丝热情,此剧一开播就吸引了大波观众。在《镜双城》中,原著作者沧月虚构了由海国、沧流和空桑三个国家构成的大陆,大陆并不和平,处处充满着权力的纷争,先是由空桑灭海国,接着沧流灭空桑,导致大陆一片生灵涂炭,最终为了重回家园,海国与空桑决定联盟反抗沧流……

影视剧中的鲛人,并不是现代人凭空捏造的产物,那么他们在史册中是怎样的形象?

鲛人的特征

在《镜双城》中,男主苏摹是海皇之子,为了取得海魂珠,并顺利营救困在星瀚云庭的族人,他选择孤身潜入星瀚云庭。至于何为海魂珠?据说是可以带领族人回归故土的法宝,有了它,他们鲛人一族就可以取回龙神之力,获得龙神的力量。

在这里,他邂逅了空桑郡主白璎。剧中,白璎是一个善良、有侠气之人,虽然她贵为空桑郡主,但她并没有瞧不起鲛人,甚至十分同情鲛人的遭遇。所以,在星瀚云庭,她毅然决然地出手帮助苏摹。

《镜双城》中的鲛人落泪成珠在历史中存在吗?

在他们正式相遇之后,白璎把她找到的鲛人的眼泪——珍珠,交还给了苏摹,她说:“鲛人化泪成珠,还是让眼泪重回大海。”

这确实和我们听说过的鲛人一样,鲛人的眼泪只要滴落,就会变为珍珠。这在古籍上也有记载,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就写道:“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大概意思是,在南海郡之外的大海里,有鲛人这种生物,像鱼一样居住在水里,她们不停地纺织着东西,并且她们的眼泪可以变成珠子。《博物志》中也有提到:“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镜双城》中的鲛人落泪成珠在历史中存在吗?

影视剧《镜双城》片段:白璎归还泪珠

在两人别过后,苏摹便起身前往化生池,想要进入其中寻得海魂珠。在剧中,是这样介绍化生池的:“下了化生池,你们会被迫化身,化男化女不再是我们的选择,一定要撑过蚀骨吸精之痛,寻得池底的海魂珠。”

据此可知,鲛人并无性别之分,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变成男人还是女人,从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一般会化生成与自己所爱之人相反的性别,并且,鲛人一生只能爱一个人,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做出了选择,将无法再改变自己的性别。

《镜双城》中的鲛人落泪成珠在历史中存在吗?

影视剧《镜双城》片段:鲛人化生

对于这个观点,古籍中也有记载。《太平广记》中写道:“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其中提及的“皆为美丽女子。”

因为鲛人都留着长发,又加之面容姣好,所以被误认为都是“美丽女子”;而其后所提到的“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交合之际,与人无异”,则能说明鲛人有性别之分。但是,以上所述并不能证明鲛人有化生一说。

总之,在古人眼里,鲛人总的特征是面容姣好、声音悦耳和落泪成珠,这应该是无疑的。

鲛人的居所

在《镜双城》中,男主苏摹身为海皇之子,是下一任海皇的继承人,他背负着巨大的使命,带领族人回归泉先,回到故土,让英魂归故里。

众所周知,传说中鲛人是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他们可以寓居于水中,也可以幻化成人形在陆地生活,但是他们不能离开水太久,否则会因缺水而死去。所以,一般认为,他们还是以生活在大海里为主。

那么,《镜双城》中的“泉先”到底是指哪里呢?

据南朝梁任昉《述异志》中记载:“鲛人即泉先,又名泉客。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值百金,以为服,入水不濡。”从这里可以看出,泉先也许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古人对鲛人的别称。也许是原著作者借此把它引用成鲛人居住的地方,不得不说把对鲛人的别称变为鲛人故乡的名称,确实很有想法,也很有道理。

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唐人李欣《鲛人歌》中亦云:“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这都印证了古人对于鲛人居住在海洋里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引有两处记载都提及了“南海”,在古代“南海”其实为“南海郡”,是秦朝至唐朝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因靠近南海而得名。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据此可知,“南海郡”或许就是影视剧中“泉先”的所在地。

《镜双城》中的鲛人落泪成珠在历史中存在吗?

古代南海郡

而至于他们真正居住在哪里,或许在人类能够探索到海底尽头的时候,能够真正找寻到他们踪迹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知道答案。

《山海经》中关于鲛人的记载

提起古代的异能神兽,必定是绕不开《山海经》的。

在《山海经》上,确实有关于鲛人的记载,甚至还对鲛人做了分类,包括“赤鱬、人鱼、陵鱼、氐人(互人)、鱼妇”等五种之多。其中赤鱬“状如鱼而人面”,这种和现在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美人鱼的“儒艮”有点类似;人鱼“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兒”,这种鱼可能和我们如今的“娃娃鱼”(也称“鲵鱼”)有点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氐人(互人)“人面而鱼身,无足”;鱼妇“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较为复杂,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山海经》中还对鲛人的声音做了描述:“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很明显说明了鲛人的声音和鸳鸯很相似。“食之不疥”更说明古人把人鱼更多的看作“鱼”来看待,像普通鱼类一样食用,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很多地方会流传着食用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说。毕竟传说中的人鱼相较于人来说寿命真的是比较长的。

但需要知道的是,《山海经》严格意义上可以算作一本志怪小说集,其中大多数是虚构的,所以,并不能证实鲛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通过影视剧《镜双城》剖析鲛人,确实发现历史上存在鲛人的记载。鲛人或许真的不存在于世界上,但是人们对于鲛人的幻想从未中断。鲛人逐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某种象征,被用于宣发美好寄寓。

参考文献:

王敬之:《世界上最早的美人鱼——宋鲛人玉雕》,《荣宝斋》2004年第5期。

田春:《中国古代人鱼图像与传说的互释与演进》,《美术学报》2015年第2期。

徐彦利:《世界上有美人鱼吗?》,《新教育》2021年第21期。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