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盛唐如果有社交软件 谁的诗人好友最多?


大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岁末时节的西蜀崇州,晨雾如纱,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清冷气息。陪着王刺史在东亭送客的裴迪注意到亭外那一树梅花,粉萼艳丽,临水而开,疏枝横斜,暗香浮动,在这料峭春寒中,爆出几分春意。时逢岁暮,又身在异乡,剑外战事纷仍,这梅、这春、这暂得的安宁,突然开启了他蓄积已久的乡愁,一首七言律诗暗暗生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写好的诗,与谁共享哪?在这兵荒马乱的时节,身边的好友只有刺史王缙相公。以前结识的好友们都远在剑外,或离世、或从军、或归隐、或不知所踪。还好,还有岷江对岸的杜子美(杜甫)。

他和杜甫结识已久,但是说不上相知。当年命运乖蹇,困顿长安十年的杜甫四处献诗干谒,是岐王、崔九等权贵豪门里的常客,也与崔兴宗(另外一个崔九)相熟。恰好崔兴宗也在裴迪的朋友圈中,于是裴迪和杜甫有了交集,但仅仅是交集而已。因为崔兴宗同时也是王维的内弟,因此不排除杜甫想曲线救国,想借此接近当时诗坛领袖王维。在拜访崔兴宗的东山草堂时,杜甫的眼睛却瞄着西庄的王维别业。“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这闭门羹吃的,诗中满满的羡慕,而和杜甫年龄相当的裴迪却已是王维的至交,每日同吃同游,令杜甫殷羡不已。

眼下,杜甫刚刚起步的事业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因为一年前弃官逃难入蜀,他现在寓居浣花溪寺。至于名气嘛,当时唐人编辑的诗歌选本,如《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极玄集》《中兴间气集》《箧中集》,竟然都没有收录杜甫的作品,对于向来自视甚高的杜甫而言,这耳光打得呱呱的。

裴迪与杜甫两人都是客居他乡、半生坎坷,且都有相同的弃官经历,有相同的敬慕对象(王维),更有对诗歌共同的痴情。李白眼中的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杜甫笔下的裴迪“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都是痴于诗。既然是同道中人,就让这首咏梅怀乡的诗权作浊酒一瓢,远慰岷江对岸的朋友吧!

裴迪不会想到,他这首没有流传下来的诗,像一枚火捻,点燃了另一位伟大诗人的灵感和激情,绽放出一朵绚烂的烟花,照耀于千年诗坛上。这就是被称作“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盛唐时节,如果有社交软件,裴迪也许是诗人好友最多、互动最多的那位。

史书上没有裴迪的家世资料。裴迪可能来自河东(山西闻喜)裴氏,属于祖上有功、家里有矿、朝内有人的主。李唐一朝裴氏出了31位大将军,34位宰相(或同宰相),38位尚书,还有18位驸马,风光无限。在唐初裴寂和裴距两位英武祖先的教(荫)导(护)下,仅玄宗朝裴氏就贡献了两位宰相和四位尚书。

“表唐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宰相至十有七人,岂不盛哉?”(欧阳修)

“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之亦略可见矣。”(顾炎武)

在极看重门阀家族的李唐,“裴”姓就是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镀金名帖。

早年的裴迪像当时的文人一样,走着入幕干谒之道。“幸忝鹓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相册里满满的求转发求赞的画风。

元  王蒙  仿王维辋川图

元  王蒙  仿王维辋川图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被罢相的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裴迪为其幕客。年纪轻轻的裴迪能入前宰相的幕府,可不是无银子无背景的寒士(如杜甫等)所能做到的,这可能与裴迪的家族背景有关。同为幕客的孟浩然有《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一诗,当时年龄不大、也无官衔的裴迪排名竟然排在张参军之前,可见裴迪情商颇高,与张九龄这位政坛大佬、与长他二十多岁的孟浩然关系非浅,否则“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不会用这样的标题。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张九龄卒。裴迪此后应该是返回洛阳、长安一带。张九龄生前喜欢汲引才俊,他为相期间,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王昌龄、钱起、綦毋潜、包融等人也得到他的奖掖。裴迪应该得到过张九龄的举荐,因此他可能在尚书省任过短期的郎官。李欣《圣善阁送裴迪入京》中有“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指的就是裴迪的这段经历。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不幸的是,裴迪意欲廓清天下的大好年华却撞上朝政的日渐腐败。因为当时执掌朝政的是张九龄的政敌李林甫。自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是开元时代开明政治的转折点。

“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新唐书·崔群传》)史载,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召诸谏官说道:“如今明主当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可提呢?”

由是,谏诤之路绝失。

李林甫居相位一十九年,干的坏事可不少。他最骚的操作发生在天宝六年(747年),那一年因为李林甫弄权,没有一人及第,李林甫竟还表贺“野无遗贤”,杜甫、元结就是那年着了道,应诏不第。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一大群仁人志士只好躲着走了。天宝初年,綦毋潜弃官还江东,李欣弃官隐居颖阳东川,岑参躲得更远,弃官入幕万里外的安西都护府。裴迪可能也是在这段时间弃官归隐终南山,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在这里,裴迪邂逅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知己与贵人——王维。

“兄弟并以科名文学,冠绝当代。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就是当时王维、王缙兄弟在朝廷地位的真实写照,妥妥的文坛霸主。两人的粉丝自然也最为庞大和疯狂,以能得到偶像的青睐为荣。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以后,一大堆王维的粉丝惊奇而羡慕地发现,他们的偶像常常@一个叫裴迪的年轻人,这让他们情何以堪,满心的嫉妒和恨呀!

选择弃官隐居的裴迪邂逅了选择朝隐的王维。王维从开元二十九年到天宝三载,隐居终南山别业。天宝三载后,他又购买了宋之问在蓝田辋川别业,隐居蓝田。王维半官半隐,与当时时尚的“朝隐”很接近。(当时很多朝廷官员,在长安附近购买别业,退朝后到其中休假,类似现在的度假)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一凝眸就是千年的缘分。两人年龄相差十余岁,却“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醉眠共秋被,携手日同行”,无怪乎后世的好事者视二人为一对基友。两人一起饮酒、访友、优游、谈禅、唱和,他们的交往甚至惊动了朝廷史官。《新唐书》王维传里说王维“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是正史中唯一一次提及裴迪的名字。

王维是如此的喜欢裴迪,两人一同歌咏辋川二十处景致,各自写了五言绝句二十首,王维辑成《辋川集》,并且亲自写序。对于裴迪而言,这是何等的幸事!裴迪流传下来的二十八首诗歌,除去一首早期的作品,其他都是写于此间。也正是得益于与王维的这段时间的交往,他的作品才能流传至今。

后人读《辋川集》,可以清楚的觉察到两人的诗才之高下。毕竟是文坛大佬,王维的诗在意境、用典、想象力、细节描摹、炼字诸方面,均较裴迪高出一等。且王维的才华,溢出诗文领土,扩展到绘画、佛理,诗文又收益于这种溢出。学霸就是学霸,王维全方位碾压裴迪。但是对于裴迪而言,朝夕相处的这段岁月,正是向偶像学习的好机会。裴迪的诗歌功底也在不断提升,下面这诗就颇有王维“山路元无雨,孔翠湿人衣”的风范。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华子冈】

这是裴迪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通过王维,他还结交了众多的文坛大佬。裴迪的朋友圈中有王维之弟王缙、王维内弟崔兴宗,有王昌龄、有高适。裴迪也更新了自己的头像和画风,头像中增加了英气。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夫复何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惊破的也有裴迪辋川中的赏心乐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李唐之大变局,扭曲了原本太平盛世的历史,桃源里文人们的生活被这巨大的历史洪流所裹挟、所扭曲、所碎裂。

叛军占领长安后,来不及逃走的王维等百官被俘虏。原本一介布衣的裴迪不是叛军的关注点,因此安然脱身。但是他没有离开战乱中的长安,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一项使命:探望并试图搭救王维。安禄山与手下大宴于禁苑凝碧池,命令玄宗的梨园弟子在旁演奏助兴,没想到这些地位低微的梨园弟子表现出极高的气节,哭声一片,乐师雷海青因为骂贼而血染琵琶。王维当时被关押在菩提寺,听闻裴迪叙说此事,忍不住口占两绝让裴迪记下,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这首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之情的诗歌在安禄山占领的洛阳期间广为流传,就像敌后战场的救亡曲,满满的正能量。深陷囹圄、生死未卜,有裴迪这样的朋友不离不弃,王维心里的感激可想而知。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官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后,王维因为接受伪职,被下狱交有司审讯。但因为裴迪传播出去的那首《凝碧池》,再加上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北都副留守官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以得到宽宥。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王维、杜甫、岑参、贾至都在谏省。一众诗坛大V同框酬唱贾至大明宫早朝上的诗作,蔚为壮观。因为有着和王维同样的被俘经历(杜甫因为官职低微,趁机逃脱回关中),杜甫赋诗安慰王维: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

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杜甫【奉赠王中允维】

这时候王维、杜甫还有裴迪,三人间的互动才多了起来。

好景不长,同年秋朝廷九节度使在邺城大败后,史思明叛军又再次逼近东西两京。长安城一片风声鹤唳,风雨飘摇。恰在此时,王缙为蜀州刺史,可能受王维所托,裴迪作为幕客随王缙入蜀。西入巴蜀,裴迪肯定要经过长安县的香积寺。香积寺是佛家净土宗的祖庭,也是昔日裴迪与王维携手优游的佳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战乱前这里是何其的清高幽僻,超然世外,但是两年前的香积寺大战已把这座佛门清静之地演绎成一场生死厮杀的修罗场。二十万官军与回鹘联军,在这里与十五万叛军拼死一战,战事惨烈,“斩首六万”。在这巨大的历史狂飙中,个人如微尘样无足轻重,唯求平安。裴迪回首长安,留在那里的王维“终日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安史之乱后王维常居长安,辋川成了他们两人再也回不去的梦。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裴迪随王缙出川后不久,王缙又改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返京。也是在这年秋,杜甫的好友高适接任蜀州刺史,杜甫常到蜀州下的新津县游玩,可惜裴迪已不在蜀地了。这是裴迪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杜甫的圈子里,杜甫也是裴迪结识的最后一个诗坛大V。

又过不久,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成都兵乱,杜甫逃难奔梓州,他与裴迪从此音信断绝。

裴迪出蜀后的行踪甚是模糊。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初任左拾遗的皇甫冉有首诗《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考虑到皇甫冉曾为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客,因此这里的裴十可能就是裴迪。这首诗中没有与裴十的互动,“裴十”只是个名字符号而已。虽然故交王缙已然成为肃宗、代宗两朝宰辅,权倾朝野,但是裴迪似乎没有因此受益。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镌刻着开元至大中间三千多郎官姓名,裴迪不在其中。王缙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王缙,他恃才“傲忽”、“屈意附离”、“性贪冒”、勾结宦官、专权贪横、奉佛敛财、附和权贵,在裴迪眼中越来越陌生,两人渐行渐远也可以理解。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钱起【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战乱平息后的大唐长安,某个月圆之夜。两位诗人,一位是裴迪,一位是后来被称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钱起,对坐于书斋中。楼下长安城里王侯第宅,皆为新主,喧嚣依旧;关东藩镇割据,盛唐繁华落尽。而两位从盛唐中走来的老人就这样静静地赏着月,月凉似水,水流胜萤,萤静效人,人瘦若菊。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元王蒙仿王维辋川图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那些壮美的诗句,随着大唐盛世一起消散,那些裴迪曾经曾经相交、相识、相知、相忆的形象,如夜空中的群星样逐渐杳渺。而裴迪依然是以前的裴迪,那个辋川里的布衣道友和隐居者,不变的他依然对丘壑有着那份热爱。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

这或许是文字中留下的裴迪最后的背影。

中国浩若烟云的史册留下了许多人的琐事,却没留下裴迪模糊的生活轨迹,甚至于连裴迪的生卒年份也是个谜团。

有名不显是裴迪的不幸。衷情诗歌的裴迪也许编辑过自己的文集,可惜失传了。没有进士出身、没有官职(哪怕是最低品的官职)、没有诗文集存世,史册上留给“三无”文人注定的只有一杯寂寞。对于没有功名的文人而言,能留下诗文一囊算是最后的期望,至少可以留下一生的奋(挣)斗(扎)痕迹给后人看,博得个立身之名。但是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文字的流传可谓难矣。裴迪的忘年交孟浩然,是多亏了王士源这个布衣粉丝,在孟浩然逝去后倾力帮其编辑诗作,孟老夫子的作品才得以流传。那位名满天下、傲视千古的李太白,是临终前将诗文集遗稿尽授于族叔李阳冰,才流传下来。

而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裴迪生活的开元年间,张说与徐坚论当世文,两人极其推崇的是富(嘉谟)和吴(少微)。前者最后竟然片字不存,后者只有《崇福寺钟铭》孤文。中唐时期,王绪《滕王阁赋》、王仲殊的《滕王阁记》、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共同谱写了“三王记滕阁”佳话,而流传后世的只有王勃的序,其余两篇已然失传。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洪迈《容斋随笔》),在洪迈的文中,还曾提及河中府鹳雀楼里王之涣、畅诸,少陵集中所记载韦迢、郭受等例子。文之不存,名将焉附?

裴迪也有幸。李唐一朝,王、卢、崔、韦等诸名族,诗坛留名者多矣。而裴氏一姓,留名者仅裴迪一人。且跻身众多诗坛英灵之间,有知己相交,有佳作传世,裴迪可谓无憾矣!

文字,较之于金玉宝石,看似至微至廉价,却如同条条涓涓细流,承载着世间最可贵、最温馨、最自由的感情与思索,逐渐汇聚起来、成川成河,终成江海,激荡着文化的强音,能跨越时空与千古。

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没有王公们的大理石或镀金的墓碑,能够和我这些有力的诗句比寿……”

(责任编辑:陈泉、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