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最懂雍正和乾隆的人 只有他

节目《国家宝藏》带火过很多文物,就连没看过节目的人都听说过“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一边嘲笑乾隆的“农家乐”审美,一边止不住惊叹那时的制瓷水平之高。

而让瓷母得以诞生的,是一位卓越的督陶官——唐英。他任职28年,在清朝四位督陶官中,任期最长,负责监督雍正、乾隆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的烧造。

我们以为是帝王的审美影响着时代,其实是督陶官这样的人将皇帝对美的想象转化成现实。而唐英,可以说是最懂雍、乾皇帝心意的人。

海报|物道©

沈阳人唐英,生于康熙年间。他7岁进私塾读书,14岁被编入内务府八旗满洲正白旗包衣。包衣,就是“家奴”。一日为奴,终身为奴,他的人生起点着实不高。

而16岁,唐英的人生出现了第一个转折点。他进宫,来到了养心殿造办处,这里是为皇宫制造御用品的地方,养心殿原是其中一个作坊,直到雍正住过之后,就变为皇帝寝宫。

在这期间,他随时能看见宫内的书画珍宝,接受的艺术熏陶都是皇家级别的,于是培养了书画的爱好,还常受到内廷画家王原祁的指点。

清 唐英

直到雍正年间,他除了负责原有工作,还要当“画样师”,就是把皇帝的心意画出来,也许是器物样式,也许是某种设计。

日积月累的艺术修养和才华终于被人赏识,他的画作多次得到雍正肯定,从此他的人生连上三级台阶:

雍正元年(1723),唐英被提拔为内务府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圆明园来帖,称唐英“奉旨画的款式甚好”。雍正六年(1728),唐英受命赴景德镇,协助督陶官年希尧工作。

清 唐英 《寒梅图》

清朝在此之前,已有两位著名的督陶官,康熙年间,臧应选督陶时的御瓷叫“臧窑”;郎廷极督陶时的御瓷叫“郎窑”。而雍正时,年希尧督陶时的御瓷叫“年窑”。

看起来,他离高位仅一步之遥,但命运暂时不会让他那么顺利。

果然,目前他“没有功劳,只有苦劳”,虽然年希尧(年羹尧的哥哥)是督陶官,但其实唐英才是御窑厂的主要负责人,“一切烧造事宜,俱系奴才经营”。

而且去景德镇这年,他已经47岁了。在此之前,他甚至并不懂陶瓷烧制。谁能想到,未来的督陶官竟是从后半生才开始接触陶瓷烧造。

清 唐英 手书佑陶灵祠瓷匾

清 唐英 陶冶图(部分)

为了当好“协理督陶官”,他向工匠学习,和窑工们同吃同住三年,一起淘泥、揉泥、拉坯、捧坯……就像他自己说的:“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

陶土纯实,唯有洗去浮华,真心以待。他的心境变了。“陶人有陶人之天地”,这里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片天地。

他把自己在这的随笔取名为《陶人心语》。渐渐地,他从曾经的包衣,变成一个得心应手的陶人。

三年的实践让唐英懂得制瓷的每一步,所以做事勤恳务实。

先后在雍正、乾隆身边,虽然伴君如伴虎,但也让他更懂如何体察圣意。

而且在督陶工作中,他还渐渐发现,从少年开始的艺术积淀开始起了作用,让他对瓷有独特的审美。

唐英能文善画,写诗写戏剧,还懂书法篆刻。还曾写过一副楹联:“未曾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不与世浮沉,以读书自乐。他,仿佛就是个文人。

原以为文人的心,总是喜静,但唐英的心想是有两半,不然怎么能读懂雍正的宁静克制、乾隆的热情与冒险。一半如冰,一半似火。

终于,在他54岁时,正式成为督陶官。果然,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深受雍、乾皇帝赏识,甚至乾隆年间的官窑被人们尊称为“唐窑”。

雍正喜欢宋瓷的极简恬淡,他便仿烧宋瓷,惟妙惟肖,几乎乱真,而且“增一分则拙,瘦一分则陋”。比如这件仿汝窑,宛若雨过天青,清新宁静。

清 雍正 仿汝窑石榴尊 动脉影-摄

他领悟到雍正内心的隐忍,喜欢把审美寄托在单色釉中,便创烧了一些釉色。比如内敛含蓄的“茶叶末”,果然皇帝一眼相中,觉得他“古雅沉静”。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壶

就算是彩釉,他也能结合自己的书画才能,创新出“墨彩”。简单素净,典雅大气。

清 雍正 珐琅彩墨彩山水碗(局部) 动脉影-摄

而已经见识过各种精美瓷器的乾隆,还希望在烧造技艺上有更多突破。

于是唐英让粉彩上的描画更精细,枝叶纤细,花朵瓣瓣分明。

清 乾隆 粉彩桃纹天球瓶(局部) 动脉影-摄

清 乾隆 粉彩过枝寿桃蝙蝠纹盘 动脉影-摄

唐英创新的瓷器让乾隆爱不释手,于是召他进宫领赏。皇帝喝得七分醉,让他烧一个代表大清盛世瓷器。

唐英召集御窑厂的工匠们商量,工匠们都说这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

高温釉和低温釉存在于同一件瓷器上已经十分艰难,更何况15种釉彩、17种纹饰集于一身。烧坏的次品、丢弃的碎片数不胜数。

尽管烧造可能性只有0.23%,但是唐英却让这件“不可能”的瓷母得以诞生。

清 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瓷母”图|故宫博物院©

除了釉色的创新,他还竭尽所能在器型下功夫,精巧复杂如转心瓶,转动外瓶,就可以通过中腹镂空的部分看见小瓶在内层同步旋转。还有交泰瓶,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以活动却不能分开,寓意"天地交泰"。

清 乾隆 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龙纹交泰瓶

还有奇巧逼真的仿生瓷、象生瓷。我们难以想象,瓷器竟也能青翠如绿松石,古朴若青铜器;一个瓷盘里的螃蟹、荔枝竟然都能用瓷烧出来。

《中国的瓷器》里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

清 乾隆 景德镇窑松石绿釉菊瓣盖碗 动脉影-摄

清 乾隆 古铜珐琅彩出戟四龙罍 动脉影-摄

唐窑窑火不灭,可升督陶官后的唐英已年近花甲,无法长期留驻景德镇。但他依然把控大局,将帝王的审美传递于千里之外的“老格”——他在厂中的得力助手。

终于,他从曾经的陶人,变成了遥望远方的文人。那颗细腻的心,将许多美的想象凝成器物。不管是雍正的念旧,还是乾隆的喜新,唐英都能懂。

清 乾隆 粉彩螃蟹百果盘 动脉影-摄

记得苏轼曾言:“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唐英的一生如是,上可懂得圣意,下可与匠人同住。

乐观旷达的苏轼,也许有一些处世的天赋。而唐英周旋其中,承受了许多心酸。正如他写的《书怀》诗云:“风尘中学者,冠盖里陶人”,虽为学者,却染风尘;虽顶冠盖,却是陶人。

这其中的辗转和纠结,就像阎崇年老师曾用八个字总结过他的一生:任劳、任怨、任贫、任贱。

图|物道©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任劳,就是累。任职二十八年如一日,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积劳成疾,三患大病。

任怨,就是冤。无论瓷器数量质量出问题,还是时间延误……不管过错是否在他,都会挨骂、挨罚,有一次甚至被皇帝罚四年多的俸禄。而面对宫中权贵,也常常要“冷热面前陪色笑”。

任贫,就是穷。自明朝始的陶官中,贪污者比比皆是,可唐英没什么额外产业,甚至还自掏腰包,他自嘲“六十五年半贱贫,贱贫琢练老精神”。

任贱,就是卑。唐英虽官为督陶,却身为包衣,深知自己是皇帝家奴。“渊深临战栗,冰薄履彷徨。”唯有勤勤恳恳,以求平安。

图|物道©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唐英,仿佛想用一生兢兢业业,褪去自己低贱的包衣身份。还希望儿孙读书、参加科举,考功名、做重臣。

没想到乾隆却想他二儿子学习瓷务,接他的班,唐英怎愿意儿子再步后尘,一生如履薄冰。于是在同年夏天,75岁的唐英就请求辞职。乾隆勉强同意,可他无福养老,离职当月就过世了。

图|物道©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想起唐英自封为蜗寄老人,像蜗牛一般寄居在小小的壳里。他的确背负着重重的壳,但也算一步步往上,爬到了高处。

从包衣到督陶官,他终其一生在找一个身份。就像法国人类学家李维·史陀说的:“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至少在我们眼里,他是陶人、是文人、是敬业卓越的艺术家。

人生海海,谁还不是在困境中挣扎、浮沉漂泊?愿我们终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泰然释怀。

图|物道©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参考资料:《御窑千年》唐英督陶.《百家讲坛》栏目“瓷圣”唐英被嫌弃的一生.松前茶室东北唯一的“圣人”——皇家陶瓷大师唐英.王锦思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