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服和曳撒
另一种“明化成功”的蒙古服饰,就要属腰线衣。在元朝贵族中,多在重要场合穿一种纯色“质孙服”(也称只孙、直孙、一色服等),这种“质孙服”虽然颜色单一,但制作华贵,基本只能靠皇帝赏赐获得。而质孙服中款式中的一种,就是腰线衣。
简单来说,腰线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松紧带。为了骑马的方便,蒙古人不能像华夏服装一样,用系腰带的方式固定腰部的衣物,于是他们想出了一种“腰线”的设计。
具体操作就是在腰部打上许多细褶,然后用一些结实的编织线固定。同时叠加除了腰上有褶,下摆上也有许多衣褶,以便活动自如。这种在腰部打褶、系线,下摆打褶的衣服,就叫“腰线衣”。
无论是质孙服还是腰线衣,因其活动灵便、尤其便于骑马,都在明代服饰中得到了极大的保留。《大明会典》记载,当时的锦衣卫校尉着装就是“鹅帽、只孙、抹金铜束带、皂靴”;而腰线衣则成了明代宫廷侍卫“刻期”的官服。
受到腰线衣的影响,人们保留了腰间系线、下摆打褶的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广受明人喜爱的款式:曳撒。我们所熟悉的明代飞鱼服,其实就是一种曳撒款式的官服。
明代飞鱼服来源:山东博物馆
比甲
说完男性服饰,再说说女性。相信对喜爱汉服的人而言,对“比甲”这一款式都不陌生。
明代月白色暗花比甲来源:孔子博物馆
虽然看起来既像没有袖子的褙子,也像被拉长的背心,但这种比甲确实是元人创制的服装。在《元史·后妃传》中,明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后必创造了一种名为“比甲”的衣服,前短后长,无袖无领,并且“时皆仿之”。这时候前短后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应对蒙古人需要伏身骑马的客观情况。
到了明代,衣服前后的长短逐渐不再被严格遵守,衣服的形状也为了适应女性裙装,从原本的长方形变化出了梯形。长短不一、做工精美的比甲,成为了明人尤其是明代女性的流行服饰。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府中女眷在元宵节出门“走百病”,便都选择了“遍地金比甲”作为着装。
衣领、帽子、腰线……这些形形色色的前代元素,就这样自然的融入明代人的生活中,并在明人的身上重新整合、发展,最终成为了明代服饰最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蔡小雪,吴志明,董智佳.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的领襟结构及流变[J].服装学报,2018,3(03):219-224.
宋德风,尚姝贝.浅谈明代服饰中的衣领[J].西部皮革,2022,44(14):52-54.
王雨亭.明代服饰文化中“胡元”风尚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20.
罗玮.明代服饰中的蒙元影响考[J].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0.
梁惠娥,高梦楚.论我国马甲服饰形制的历史渊源[J].艺术百家,2011,27(S1):158-160.
中共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明太祖实录1-5[M].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